首页 > 今日头条> 舆情观察:南京司机伤人事件舆论趋理性 网民拒绝盲目站队
2019
11-18

舆情观察:南京司机伤人事件舆论趋理性 网民拒绝盲目站队

舆情观察:南京司机伤人事件舆论趋理性 网民拒绝盲目站队

舆情观察:南京司机伤人事件舆论趋理性 网民拒绝盲目站队

图8:重点报道截图

  兼顾司乘合法权益 舆论凝结一致共识

  在对事件细节展开多元化报道的同时,司乘关系和安全运营也成为热点议题。以司机持刀伤人应当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这一舆论共识为大前提,在涉事司机随身携带刀具原因的讨论中,出于“自卫”成为相对主流、合理的推测。有媒体认为,这种行为暴露出司机端对平台安全的不信任感,另一方面,媒体普遍认为“司机带刀出车”行为本身滋生的安全隐患不可纵容。而“五星司机”这一细节也引发媒体对滴滴司机端较为严格的评分机制的探讨,相较于此前同类话题中,关注乘客权益的“一边倒”态势,媒体显著呈现出关注、维护司乘双方权益的一致报道趋向;同时,如何改善司乘关系、缓释矛盾冲突的讨论以及“相互尊重”的呼声亦有所显露。此外,车辆超速这一频繁引起司乘矛盾的问题也引起媒体关注,如何判断车辆行驶状态从而为处理此类纠纷提供助力也引发小范围探讨。

舆情观察:南京司机伤人事件舆论趋理性 网民拒绝盲目站队

舆情观察:南京司机伤人事件舆论趋理性 网民拒绝盲目站队

图9:重点报道截图

  网民多维探究话题 舆论凸显理性之声

  受滴滴宣布重启顺风车项目传播余热和出行安全事件自身敏感性的影响,话题在以微博为主阵地的舆论场上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网民从司乘双方、平台方等多角度展开评议。舆论普遍认为乘客要求司机在隧道路段加速行驶系不合理要求,而针对引发司乘双方冲突的责任划分,则因接收信息内容差异化等原因呈现出不同的情感趋向,网民分别立足于事件因果关系和次序、造成后果的恶劣程度等多个维度进行表态。

舆情观察:南京司机伤人事件舆论趋理性 网民拒绝盲目站队

图10:代表性网民观点截图

  同时,话题相关讨论中,媒体引导舆论走向的能力呈现出弱化趋势,网民主观判断能力和诉求有所提高。部分网民认为有媒体报道以“春秋笔法”对事件擅自定义和引导,主观色彩浓重,对此表示批判和不满;针对媒体报道中突出“涉事司机是五星司机”的情况,有网民表示二者并无直接逻辑关系,不应因此而质疑滴滴评分系统。另外,也有网民提出当前事件真实情况仍待明确,应在录音公布后再进行“站队”,相关观点普遍以呼吁媒体客观还原事件真相,谴责主观臆断和恶意引导为主。

 3/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