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头条> 工行13亿电票案引舆情裂变 网友称银行不差钱
2016
10-04

工行13亿电票案引舆情裂变 网友称银行不差钱

下载盈利宝APP得688元返现券! 低位布局 等待节后反弹

资料图。

事件概述

  继年初农行被曝发生票据窝案纸票变报纸后,银行票据市场近日又一次掀起轩然大波,这一次出现问题的却是被业内认为相对安全的电子票据。

  事情最先被《21世纪经济报道》曝出。一篇名为《电票首现十亿级风险事件:真假同业账户疑云》的报道称,记者独家从多位从事票据业务的人士处获悉,风险管理相对较好的工商银行(行情601398,买入)也发生了票据风险事件,并且出事的就是以前被大家认为票据比较安全的电票业务。

  报道援引知情人士表述称,有不法分子利用虚假材料和公章,在工商银行廊坊分行开设了河南一家城商行“焦作中旅银行”的同业账户,以工行电票系统代理接入的方式开出了13亿电子银行承兑汇票。这些电票开出时,采用了多家企业作为出票人,出票行为工商银行,承兑行为焦作中旅银行,最后这些电票辗转到恒丰银行贴现。近期,恒丰银行发现问题后已经报案。

  对此篇报道描述的情况,涉事的3家银行各执一词,电票案上演“罗生门”。工商银行方面称,媒体报道不符合实际。该行已对可疑账户采取紧急冻结措施,并将相关情况通报了票据转贴现买入行。而焦作中旅银行方面表示,他们从未开展过电票签发业务,也没有和工行合作过,是有人利用假的印鉴和假的公章,冒用他们的名义做的事。恒丰银行相关人士则对媒体表示,发现问题后,他们已经报警,并且向监管部门逐级汇报了情况。

  目前案件仍在调查当中,相关监管部门也尚未对此事件作出表态。

  媒体趋势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8月11日《21世纪经济报道》首发消息称工商银行爆票据大案,被虚假材料骗签13亿电票之后,对该事件的舆论关注度开始迅速攀升。多家财经媒体如《第一财经日报》《证券时报》、、网易财经迅速关注报道该事件。此时主要关注此事件的为专业的财经媒体以及相关行业内人士。

  8月12日,舆论关注度达到顶峰,共有480篇报道,随后舆论热度迅速下降。各家媒体对涉事的银行进行采访,核实事件的真实性,追寻票据的走向,并对涉案金额进行反复调查分析,涉案金额出现了多个口径。

  推动此次事件舆论热度进展的仍以专业的财经媒体为主,在微信、微博上关注报道该事件的也多为财经媒体的官方微博和公众微信号。对该事件进行评论的也多为专业的财经业内人士,特别是银行业内人士。

  8月11日,微博上对此事件的讨论热度最高,相关微博超过300条,随后热度下降。自8月11日至8月18日,新浪微博平台共发布相关帖文超过500篇,“”“新浪财经”和“21世纪经济报道”帖文的转发数和评论数较多。

  根据“法治周末谷尼舆情监测中心”新媒体大数据平台“新微邦”提供的数据,关于“工行13亿电票案”的话题,“凤凰证券”“德林社”“Wind资讯”等微信公众号相关推文阅读量排在前列。

  “新微邦”监测数据显示,在主流媒体中,对“工行13亿电票案”这个话题,关注度最高的是中国网,占比32.43%;其次是中国经济网,占比13.51%;人民网(行情603000,买入)占比4.96%,排名第三。

  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随即抽取218名网友的观点评论进行归纳统计后发现,有超过三成网友认为工商银行不差这些钱;有二成多的网友认为做这事应该是为了洗钱;有一成多的网友认为应该是内鬼作案,两家银行都被骗了;有一成多的网友不相信银行会被骗,还有一些网友持其他观点,如银行风控任重道远等。

  认为应该是内鬼作案,两家银行都被骗了,占13.76%

  网友“南陵美酒”:工行13亿电票案上演罗生门,双方各执一词,中旅银行聪明地抓住了系统的漏洞,有预谋,有计划做得诈骗工商银行事件,说白了就是作假,在开票环节就是假的,中旅银行出具假票,懂行、了解电票代理接入系统,对工商银行诈骗,黑锅让员工个人背。

  网友“过儿不迷”:开票行为工商银行,承兑行为焦作中旅银行。这种交易结构的设计基础是工商银行给焦作中旅银行授信。有了银行间的授信,工行廊坊分行才能够使用电子票据接入系统开出电子票据。同业开户可以造假,但是银行间的授信很难造假。如果授信是真实的,两个银行都是知情人,都被骗了。

  网友“DHALIA”:内行人才会玩啊。

  做这事应该是为了洗钱,占24.77%

  网友“Fred_Durst”:洗钱的另外一种方式罢了!大家都散了吧!

  网友“wanten888”:这种情况多数是洗钱。

  认为工商银行不差这些钱,占31.19%

  网友“玻璃瓶儿”:对工行来说13亿等于养牛场掉了一根牛毛。

  网友“Bruce-fang-777”:对工行来说小事情啊,全国十三亿人一人一元买单。

  不相信银行会被骗,银行开票审核很严格,占16.51%

  网友“欢妹子是宇宙超级无敌美少女战士”:银行开票不是要做很多贷前贷中审核的么,大额还要实地考察做各种风险防范措施,这么大数额能轻易骗签,糊弄广大吃瓜群众的吧。

  网友“建筑机电与设备李兴龙”:你相信是骗?

  其他,占13.76%

  网友“西漠子”:只要国有大行,没一家不这样做假业务的,多如牛毛,国企正常风控经营,任重道远,任重道远啊,但愿能实现!

  网友“一百年后没你没我”:以前这种事不会被爆出来那么现在这个风向是不是意味着反腐下一个重点区域是金融业了呢?

  港城微闻:这个问题,得请专家解读一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第一财经@澎湃新闻@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