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安邦定国的大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不管传播形态、媒体格局如何变化,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不能变,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增强看齐意识,做到爱党、护党、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
新闻舆论的形成需要特殊的时空,也就是“舆论场”。新闻媒体作为民众意见表达、交汇、整合的载体与平台,是形成社会舆论的最有力工具。实践证明,新闻宣传不仅可以形成舆论、强化舆论,而且能够引领舆论的走向。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基于这一深刻认识,我们党在新时期根据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基本原理,结合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新闻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就是要讴歌真善美,鞭笞假丑恶,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既是新闻舆论的判断标准和时代要求,也是新闻媒体必须坚守的原则和立场,任何时候都必须紧抓不放。
当今,我国正处在快速而深刻的社会转型期,对于社会变革的目标、步骤、举措,与社会变革伴生的矛盾化解,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但是,当下中国官方舆论场、民间舆论场、境外舆论场并存的多元化舆论表达格局,给党政媒体引导公众舆论、形成社会共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月主持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就是要求我们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全面营造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舆论环境。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做好正面宣传工作。新闻舆论要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阐释好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反映好人民的伟大实践和精神风貌;做好团结稳定鼓劲工作,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当然,以正面宣传为主并非不能做“负面报道”。新闻媒体揭露社会丑恶和阴暗面,是在行使正常的舆论监督之责,如果把握好时度,一样会产生正面影响和积极效果。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是我们党致胜的法宝之一。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以人民为中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方针,就是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充分实现。同时,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积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为分众化提供精神食粮。
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方针原则,“四个坚持”互相联系,互为条件,统一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一“灵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只有坚持、遵循这些基本的方针原则,才能承担起新闻舆论的职责和使命,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才能保持好定力,把握好社会舆情,引导好社会情绪,坚守好党的新闻舆论阵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力舆论支持。
(作者单位:河南省罗山县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