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舆情分析师 徐延吉
4月17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不该建的学校”报道称,自2015年年底开始,常州外国语学校很多在校学生不断出现不良反应和疾病。先后有641名学生被送到医院进行检查。有493人出现皮炎、湿疹、支气管炎、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个别的还被查出了淋巴癌、白血病等恶性疾病。经检测,该校区地下水、空气均检出污染物。消息一出,立即引发舆论热议。
常州外国语学校,部分在校学生手部、脸部等出现大面积红疹。 视频截图
舆论压力之下,相关部门连夜做出回应:
@北京青年报 4月17日晚消息称,有关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环境保护部、江苏省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成立联合调查组,将尽快赶赴常州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结束后,将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18日凌晨,常州市政府新闻办通过官方微博发表“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的回应称,“2015年12月下旬以来,常州外国语学校北侧原常隆、华达、常宇化工地块土壤修复过程中散发异味,给周边学校学生、老师的正常学习和教学带来一定影响。”“今年2月15日,相关地块土壤修复调整工程通过验收,专家组作出结论:工程已达到预期环保治理效果,空气质量监测完全达标。”“3月下旬,学校、家长分别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常州外国语学校校区室内空气、土壤、地下水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要求。”
另据网民透露,该事件早在今年1月就有媒体曝光过,不过随后遭当地媒体“辟谣”。18日上午,新浪微博网民“@开水族馆的生物男”称,早在今年1月,澎湃新闻就曾报道:常州修复“毒地”,导致一墙之隔的常州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出现皮肤过敏、咳嗽、流鼻血等不良症状。随后当地报纸“常州日报”对此辟谣,说那里根本没有化工厂;2月底,财新网对此事报道;3月,常州环保局在学校周边执法,认为没有臭味。但随着网民挖掘的深入,事件发展趋于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