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头条> 中华网评:莫让舆论暴力侵蚀网络的自由民主
2016
05-05

中华网评:莫让舆论暴力侵蚀网络的自由民主

    4月17日上午9时许,在北京市东城区富贵园小区内,一名顺丰快递员驾驶的三轮送货车与一辆黑色京B牌照小轿车发生轻微碰撞,黑色轿车受到剐蹭。轿车驾驶员下车后抽打顺丰快递员耳光多次,并破口大骂,虽有围观群众劝阻,但也没能阻止快递员被打。4月19日下午,东城分局发布通报称,打人司机李某因寻衅滋事已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

    这起事件中,顺丰快递小哥与私家车剐蹭被连扇耳光的视频在网络热传,众多网友在网上强烈谴责打人者,更是人肉出了他的身份并曝光。网民的这种自发行为出于对打人者的愤怒以及对弱者的同情,一定程度程度上维护了快递小哥的合法权益。但是,当这种愤怒与同情冲破理性,就会变成一种道德绑架和舆论暴力。

    在快递小哥被打事件中,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部分“正义”的网民已容不得不同声音,少数网民对于剐蹭事件的理性分析以及对快递业的合理建议很快就被谴责与谩骂的评论所覆盖。当所谓的正义演变为一种绑架,这种正义需要打上重重的问号;当网络的自由演变为一种暴力,自由本身将不复存在。

    快递小哥被打事件背后的讨论正是当下网络舆论环境的缩影,一些热点事件经过网民的激烈讨论后,网络舆论往往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以一种偏激的、暴力的形式出现。对于具体什么是网络舆论暴力,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也没有统一权威的概念被普遍认可。概括起来,网路舆论暴力往往有如下特点:言语上的暴力性,对敌对意见的肆意攻击,对于当事人的言语侵犯甚至行为侵犯等。这种针对特定的个人或是意见不同的声音进行抨击、谩骂甚至人肉个人,造成对其人身及精神上的伤害。

    是什么让自由民主的网络世界里结出了舆论暴力的毒果?网络舆论暴力的蔓延是多因素造成的:网络的虚拟性和网民的匿名性,社会信任危机与偏激意见的表达,网络环境中的群体感染与网民的从众心理,媒体的失职与谣言扩散,相关利益者的推波助澜与恶意炒作等。

    网络为公民参与提供新的可能性,便利了民主社会的发展;民主社会提供大量公民和公民团体,他们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了网络的发展。但是,充斥网络的舆论暴力正在侵蚀自由民主精神。如何拒绝网络舆论暴力,引导网络舆论在社会官员腐败、社会分配不公、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件中积极、正面、理性地起作用不仅是一个互联网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需要政府、媒体、网民各体的群策群力。 (作者 李钦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