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头条> 东航董事长刘绍勇:需打破进口核心技术“卡脖子”现状
2019
05-06

东航董事长刘绍勇:需打破进口核心技术“卡脖子”现状

本报记者 刘颂辉 刘媛媛 北京报道

近年来,作为大国重器的国产飞机发展取得重要突破,2017年C919实现首飞,2018年ARJ21总订单量突破500架。不过,这之后如何解决对进口核心技术依赖问题,如何提升竞争力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刘绍勇今年两会带来了两份提案,分别是关于“支持国产客机健康发展,提高国产客机核心竞争力”和“完善空中旅客急救体系”。他建议,应在国产飞机研制开发方面以及鼓励采购国产飞机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设定国产客机运营培育期,建立健全产业培育政策。

无标题.png

全国政协委员、东航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绍勇

值得注意的是,3月10日,一架从埃塞俄比亚首都飞往肯尼亚首都的埃塞俄比亚航空客机起飞不久后失事,机上载有157人,无人生还。这一事件的发生让航空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对此,刘绍勇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就加强航空安全管理,以及支持国产客机健康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作出了解答。

《中国经营报》:今年两会期间,您准备了“支持国产客机健康发展,提高国产客机核心竞争力”的提案。目前,国产飞机存在“卡脖子”问题,对进口核心技术依赖度较高。您如何看待国产客机面临的发展现状?

刘绍勇:今年两会,我提交了两个提案,一个是关于“支持国产客机健康发展,提高国产客机核心竞争力”的提案,一个是关于“完善空中旅客急救体系”的提案。

首先,从一名飞行员的角度来讲,能开性能先进的国产大飞机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这是每一个中国飞行员的梦想,这种民族自豪感是无与伦比的;其次,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而大飞机是一个国家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国家航空水平的核心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关键标志;再次,从民航业的发展来看,现在全民航运输机队规模达到3615架,除了10架国产ARJ飞机,其余大都是进口飞机,国产飞机的比重不到0.3%。而据国际航协(IATA)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航空市场,民用飞机尤其是客机需求量十分巨大。

国产大飞机的问题,不只是制造商的问题,也不只是运营商的问题,更不是单纯要求旅客认可的问题,而是国家需要统筹考虑的战略性问题。国产客机在生产和运营的过程中,必须把飞机迭代升级、商业运营成功、顾客愿意选择作为追求目标,才能最终实现中国的“大飞机梦”。所以,我在提案中,提出从研发、运行、服务三个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中国经营报》:东方航空是央企混改首批完成的企业,企业混改之后经济效益较此前有所提升。您如何看待航空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东航混改经过了哪几个阶段?下一步将如何展开?

刘绍勇:作为国家首批、民航首家落地的混改企业,东航物流先行先试解决了混改“改不改”的问题;通过制定“三步走”总体方案,东航物流在国家各部委的具体指导和支持下,积极探索混改企业党建工作、股权多元化、公司治理结构、管控模式、职业经理人制度、改制上市等方面的创新,循序渐进解决了混改“能不能”的问题;东航物流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公司混改,众志成城解决了混改“行不行”的问题;在公司战略发展和混改工作推进上,各民营股东方积极参与,建言献策,集思广益解决了混改“赢不赢”的问题;东航集团党组和领导班子成员坚定信心,坚韧不拔,把物流混改当作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和衷共济解决了混改“成不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