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头条> 对智库“评价热”的冷思考(1)
2018
07-21

对智库“评价热”的冷思考(1)

  近年来,我国新型智库迎来一轮建设高潮,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的跟踪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各类智库多达5000家。在我国智库“建设热”的同时,各地也掀起了智库“评价热”。目前,发布各类智库评价报告的机构多达10余家,还有若干机构也试图加入智库评价的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智库“评价热”的背后,却或多或少暗藏浮躁心态。长此以往,将严重地侵蚀智库建设的土壤,导致智库屈从于评价机构,投机取巧,获得虚假的繁荣。我们必须端正智库评价的根本目的,遵循智库评价的基本原则,让智库评价为我国智库建设保驾护航,真正发挥评价“指挥棒”的作用。

  第一,必须端正智库评价的目的。当前我国的智库“评价热”,热在发布智库的排行榜。其实,这类的智库评价严重地背离了智库评价的初衷,破坏了智库的生态环境。智库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我国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总结我国智库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避免智库建设走弯路。智库评价是智库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绝不能背弃智库评价的初心,为了排行榜而评价。对此,国家有关部门有必要对智库评价机构进行梳理,整顿智库评价的秩序。

  第二,必须树立智库评价的导向。智库是通过独立的知识产品对公共政策产生影响的组织,那么,智库的知识产品必然带有一定的价值导向,智库的评价也必然要对智库以及它的知识产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智库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学术导向。在全球智库的评价中,决不能让外国的智库评价扰乱我国智库建设的生态环境,决不能让外国敌对势力渗透到我国智库建设阵营中,更不能让我国众多智库为了排名而屈从于外国智库评价的“指挥棒”。

  第三,必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智库评价的方法,无外乎主观评价方法、客观评价方法和主客观综合评价方法。最初,从国外传入的主要是主观定性评价方法。这种单一的主观定性评价方法,缺乏客观数据支撑,缺乏对智库的实地调研,无法全面反映智库建设的情况,也不可能对智库进行全面的、客观的评价。从2015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推出以吸引力—管理力—影响力所构成的AMI智库综合评价方法,首创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摒弃了主观评价方法的弊端,在全球智库评价领域,发出了中国智库评价的声音。2017年11月,在不断完善综合智库评价方法基础上,又发布了《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研究报告》,对不同类型智库进行综合评价,并且根据智库类型不同而相应地调整权重,进而更加准确地评价智库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