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头条> “三项就业”补助资金绩效评价经验启示
2017
12-11

“三项就业”补助资金绩效评价经验启示

  杨文献 周军英

  

  2016年,财政部预算评审中心组织开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5年度“三项就业”补助资金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河南省预算评审中心受托负责参与某省的现场工作,由于准备充分、组织得力、方法得当、沟通顺畅,该中心顺利完成该项工作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绩效评价过程和方法的思考

  第一,关于绩效评价目标。本次绩效评价将对象明确为“三项就业补助资金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并明确指出其目的是“为了下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供意见建议”“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三项资金分配划拨的重要参考依据”,这体现了此次绩效评价工作的实用性、约束力。

  第二,关于绩效评价思路和指标体系。此次绩效评价将项目指标体系分为产出效果、整体效益、执行过程和管理能力4个部分,并分为一、二、三级指标。然后依照评价对象的特点、不同的评价标准,细化具体的指标说明和计分细则,体系完整而细致,指标客观而具体。绩效指标体系的考察贯穿了项目运行的全过程,不仅限于评审工作固有的对资金投资使用情况及形成结果的审视视角,更将重点放在对投入产出的效益、执行过程、管理水平的关注和评价,特别是对既成结果所不能表现的主观行为和社会影响的反映和考察。绩、效并重,评、审并举,这是绩效理念的核心,对于评审工作来说是新思路。

  第三,关于绩效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指标权重的设计关系到工作行为的导向问题,对某一个指标过分看重或者过分轻视,都会带来不良后果。事实上,没有重点的评价就不算是客观的评价。

  设置权重的方法主要包括:主观经验法、主次指标排队分类法、专家调查法等。本次的绩效评价的权重确定采用的是专家调查法:在对某市做了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委托复旦大学的专家设计出相应的指标体系。本次的指标体系共设置4个一级指标,其权重分别是30%、30%、20%、20%。既突出了侧重点,又没有因为某一项指标的权重过低而失去意义。

  启示与借鉴

  一是扎实调研、做好准备,树立对绩效评价思路的整体、全面认识。评审工作职能的转变使得预算评审的内容更多,涉及的范围更广。我国目前绩效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全面,这就要求在开展评价工作前,要对即将开展的工作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背景研究和前期调研,充分认识其行业、项目特点。

  二是提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绩效指标体系是绩效评价的核心,决定了评价的方向和质量。绩效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实地调研,必要时可在评价前开展指标试点评价及论证,并召集评价单位就指标体系内容讨论完善后再进行方案的编制,待指标设计成熟后再逐步推开。评价人员应讨论、推演,充分预判可能出现或者存在的问题、困难,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此外,还应对提供数据的被评价单位加大培训力度,在基础数据表中统一口径,明确数据来源,提高现场工作效率。

  三是科学编制绩效评价工作方案。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应对评价目的、主要依据、评价对象和内容、评价指标和标准、工作安排(组织分工、部门自评和再评价、时间安排)、工作要求等作出具体论述,并应专门召集评价单位座谈讨论评价方案内容,明确工作中时间安排、评价指标体系、问卷调查相关事项,同时利用好自评这一环节对整体评价工作的补充作用,积极部署、提高评价单位工作重视度,及时督促项目单位自评工作的开展,保证绩效评价工作的顺畅度。

  四是加大指标现场查验的工作力度,保障数据真实、有效。科学设计评价工作抽样调查的方式。绩效评价受时间、成本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需通过抽样调查实现认识总体特征的目的。抽样方式应在随机基础上,兼顾样本的代表性。对现场数据的收集要做到扎实有效。现场数据的核查必须认真负责,间接资料无法作为原始凭证的替代,也不能因为现场配合的不紧密而草草了之。应尽可能收集更多的信息,通过多方信息、数据的反复核对、印证,保证评价结果最大程度的客观、科学。

  预算评审工作在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前移,意味着评审工作不仅要“审”,审核、审计相关支出的合理性、合规性、合法性;更要“评”,通过“评”有效增强部门整体支出预算安排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未来的评审工作实践中,预算评审中心要努力找准站位,不断改进绩效评价工作方法,切实发挥好绩效评价工作对财政资金的保障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财政厅预算评审中心)

“三项就业”补助资金绩效评价经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