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头条> 评论:别让城乡接合部成为安全“缝隙”
2017
11-27

评论:别让城乡接合部成为安全“缝隙”

原标题:评论:别让城乡接合部成为安全“缝隙”

水火无情。18日晚,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新建村新康东路8号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共造成19人死亡、8人受伤。为此,北京市下发紧急通知,发起一场以消防安全为重点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要求“一家一家、一村一村地毯式摸排”,“无盲区、无死角、全覆盖”,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专项行动虽然“全覆盖”,但是,从“一家一家、一村一村地毯式摸排”这样的字眼上,不难看出主城区周围的城乡接合部当是这次摸排的重中之重。应该说,这是一种有的放矢的选择。

其实,大兴的这场火灾就发生在城乡接合部。虽说大兴早已撤县设区,成为北京市的一个区,但是,相比于主城区,相当多的地方依然呈现出明显的村落特征。这些地方往往是“三合一”“多合一”场所、散乱污企业、工业大院、违法建设的集聚地,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素为火灾等各类重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地带。正因如此,发生于城乡接合部的重大火灾事故此起彼伏层出不穷,早已成为每年新闻报道的“标配”。同样是在大兴区,同样是在城乡接合部,几年前也曾发生过一场类似的大火,导致17人死亡、25人受伤。

大兴火灾的发生,再次以惨痛的代价为城乡接合部的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冬季天干物燥,是火灾高发期。在这样一个火灾防控的关键时期,以这场火灾为镜鉴,发动各相关部门,集中精力开展一场以消防安全为重点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不仅对北京市是必需的,对任何一个稍具规模的城市而言也应成为一种当务之急。对事故多发地带的城乡接合部而言,这样的大排查与大整治尤其必要与紧迫。

大兴火灾的警示意义绝不仅限于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治。仅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打量这场火灾,便于迅速聚焦治理对象,迅速发起一次气势宏大的专项整治行动,从而在短期内取得某种明显的成效。但是,如果不能触及更深层的问题,“短平快”的专项行动容易缺少可持续性,最终会沦为一种运动式治理。结果就是,“严查”期间,情况明显好转,甚至呈现出某种被“治愈”的表象,但“严查”过后,老问题陆续又“回来”了。

从这种意义上说,大兴火灾更是对城市治理的一次警示。多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城乡接合部也早已“成长”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城乡接合部的“成长”不仅源于城区的扩张,也跟城市自觉不自觉的“高端化”诉求有很大关系。这种“高端化”客观上具有一种强大的“挤出效应”,很多原本能在主城区“住下来”的小微企业、青年人、外来务工人员,或因为政策导向,或出于生活成本的考量,走向了城乡接合部。这些企业与人员“群居”在生活成本更低、管理网格相对松弛的城乡接合部。于是,包括安全隐患在内的各种问题出现了。

从更深层次上治理各类安全隐患,还需将城市治理半径放大,不仅要织密拉紧城乡接合部的治理网格,尽快实现城乡接合区域“群租”的规范化,更要加快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切实推进面向外来人员的公租房建设,充分激活租房市场,让大量被“挤”向城乡接合部的群租人员在主城区也能“住有所居”。这项任务虽然艰巨,一件事一件事地干,一点一点地改善,终会有所成就。

评论:别让城乡接合部成为安全“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