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史》四卷本新近面世。(上海教育出版社供图)
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全面研究上海教育历史、完整展现古代至当代沪上教育变迁的著作,四卷本《上海教育史》昨天在华东师范大学首发。业内评价,这套书总结了上海教育的经验、成就与举措,为我们了解上海教育的今昔变迁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从2002年立项到2009年交初稿,此后数度打磨、修订,最终2019年出版亮相,成书前后经历17年。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缪宏才表示,《上海教育史》体现了沪上出版界紧密携手学界的合作精神与精品意识。
《上海教育史》掌握运用一手资料,勾勒出上海教育越走越强并在全国独树一帜的发展轨迹,并说明了海派文化在上海教育崛起中发挥的内因性作用。全书第一卷为古代至辛亥革命,第二卷为辛亥革命后至1949年,第三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6年,第四卷为1976年至2002年,分别由王伦信、黄书光、蒋纯焦、金忠明负责编写,杜成宪为总主编。各卷在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注重挖掘原始文献,如上海各区不同时期的史志资料、相关报章杂志、教育文献法令等。
近代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教育界凭借智慧、努力和探索精神,使上海教育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并独树一帜,成为观察和理解中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窗口。“如果将上海教育放在中国教育的历史图景中加以考察,就会发现上海教育发展的独特性:起步较晚而发展迅速,初始微小而不断壮大,表现出独特的发展道路和历史面貌。”杜成宪谈到,从上海开埠起,上海教育开始了意义深远的转型和加速发展,即从古代教育转为近代教育,进而开始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于是,上海从一个教育并不占优势的区域迅速崛起为教育强势发展的区域,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缩影。
实施近代教育以来的150多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代发展不断向教育提出新的课题和挑战,上海也总是能以自己的方式作出应对,每每有开风气之举,堪称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教育思想的策源地、教育探索的园地、教育交流的窗口,不断创造着教育上的“第一”。比如,1878年张焕纶在上海创办的正蒙书院是兼采西方学校制度和中国传统学校之法办理的近代小学,1882年改名梅溪书院,后改为梅溪高等小学校。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实施普通教育的新式小学,在专重外文、军事和科技教育的洋务运动时期,尤显其价值。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周维莉谈到,在梳理史料的基础上,《上海教育史》也充分挖掘了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如第二卷设专节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上海的发展传播,介绍革命先辈在上海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及其教育思想的历史。“这为我们深入挖掘上海红色文化与革命传统资源,推进编写上海红色文化读物,提供了重要线索。”(记者许旸)
原标题:历时十七年编撰,勾勒出上海教育越走越强并在全国独树一帜的轨迹
《上海教育史》首次详述沪上教育发展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