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头条> 古代雅典教育概览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2017
02-01

古代雅典教育概览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雅典原是阿提卡半岛上一个城市的名称,阿提卡统一为一个城邦后,它成为这个国家的名称。雅典三面临海,有良好的海运条件,便于航海和商业贸易。

公元前683年,雅典结束了王政时代,向奴隶制社会迈进,并逐步形成了城邦。在早期,雅典和斯巴达一样,也实行贵族统治。从公元前594~前593年梭伦(Solon)改革开始,中经前509~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Cleisthenes)改革,雅典逐步向奴隶主民主制度过渡。这对雅典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与斯巴达一样,雅典城邦也高度重视教育。早在公元前6世纪,梭伦立法中就明确规定,父亲有责任让其子女接受适当的教育,否则,子女成年后有权不赡养父亲。但与斯巴达不同的是,雅典人认为,要培养公民在履行公共义务时所应具有的理智、聪慧和公正等品质,这是要由国家来规定的。但是,在如何安排个人的闲暇时间以及勇敢、强壮等品质的培养上,就不能完全依靠由国家控制的教育。因此,雅典盛行私人办学,国家只负责16~20岁青年的教育。

公民子女出生后,也要进行体格检查,所不同的是,雅典儿童的体检由父亲负责进行。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7岁以后,女孩继续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学习纺织、缝纫等技能;男孩则开始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文法学校主要教授读、写、算等知识,弦琴学校则教授音乐、唱歌、朗诵等(在古风时期,文法、音乐教育往往是在弦琴学校中结合进行的)。这两类学校都是私立、收费的。儿童上学、放学均有“教仆”陪同,以避免儿童接受街头的不良影响。教仆大多为有一定知识的奴隶。文法学校、弦琴学校的教师一般是有政治权利的自由民,也有一些是赎身的奴隶。

扫描二维码关注“qgjsks”微信,回复"教育理论"下载教育学心理学章节练习题

古代雅典教育概览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中公讲师解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