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建立教育扶贫管理数据库
作者: 2016-05-31
截至5 月末,我市2016 年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资助名单公示完毕,这标志着收录我市首批8043 名贫困生的市级教育扶贫管理数据库成功建立。
精准扶贫,教育先行;教育扶贫,精准为要。我市教育部门通过精准鉴定、精准识别,确保不漏一人,让助学阳光普照每名贫困生。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进一步落实我市教育扶贫工作目标,提高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更好地发挥教育在推进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市教育局制订了《阜新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学生资助中心。
按照市教育局要求,各县区及学校均成立了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订本县区教育扶贫工作方案并组织落实,强化资金监管及监督考核。同时,市学生资助中心则聚焦贫困群众对接受教育最迫切、最关键和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从今年春季开始,主动与市扶贫开发部门对接,以做好贫困学生精准识别工作为当务之急,依托扶贫部门提供的建档立卡数据,开展家庭贫困学生摸底调查和数据库建立工作,为下一步对接各项助学政策打好基础。
我市各县区教育部门第一时间联系当地扶贫开发部门,获取了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信息,发挥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便利条件,仔细核实名单,而后将名单在各乡镇政府、村委会、学生所在学校公示。对于县区不能认定的交叉县区学生,市教育局组织重新统计认定,再次归类后,由各县区、学校二次认定,并要求各学校确认学生本人目前是否在校就读、是否纳入资助范围。
对于信息不详实、联系不上的学生,利用学籍系统确定学生信息。学校核实后,落实到学校。而对仍然不能核实的学生,各县区学生资助中心及借调工作人员就电话联系其监护人,还是无果,就登门找亲属、老师、邻居,全力寻找贫困生。有的需要打四五十个电话,起早贪黑跑十几趟路。对于在调查、核实中办学机构隶属关系不明确的,则联系业务科室,查找隶属县区。
经过识别,我市8043名教育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全部精准到人,并确定为2016 年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而在学校为贫困生建立信息档案的基础上,全市的贫困家庭中目前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分为学前、小学、初中、普高、中职、大专以上也逐一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建立了市级教育扶贫管理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
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却未纳入首批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范围的主要有培训机构等不属学历教育学校、不具法律效力办学机构的在读学生,已毕业的学生或未在学前教育幼儿园的儿童,有学籍但未在校或辍学的学生,户籍在本市但人在外市就读的学生等。
目前,我市各个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学生(儿童)的信息已经全面掌握,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全覆盖。今后,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档案的内容将随时接受纪检部门的监督、检查。不久后,相关学生信息还将纳入全国资助管理系统分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