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黑引战有八招
为何饭圈的戾气难以控制?为何小摩擦总会上升为骂战?热搜上的粉丝互撕为何无休无止?这些问题始终让饭圈以外的人们匪夷所思。青少年网络言论集体失范的背后,到底是饭圈这一亚文化圈层的自身问题,还是有其他外在诱因?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职黑是这一现象愈演愈烈的幕后推手。
——看似粉丝擦枪走火,实为职黑下场引战。
为何粉丝如此爱撕?半月谈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个明星饭圈、明星经纪公司和社交媒体研究机构,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没有职黑水军的拉踩与“引战”,普通粉丝之间的看不顺眼顶多是“圈地自萌”,很难撕出阵势。
据了解,职黑水军“拉踩”“引战”主要有以下8个套路:压红热搜;购买黑搜索词条;编造黑搜索词条,带姓名“屠”微博广场;多号联动洗脑;炮制黑料发帖评论;捕风捉影造谣;在粉丝圈恶意引骂战;针对部分活跃人士进行网络暴力。
——看似匿名爆料,实为有意编料。
据了解,一些匿名网络社区正成为饭圈大量盛行的网络谣言传播发酵的温床。其中,最常见的是“兔区”——晋江论坛网络留言区。由于IP随机生成,“兔区”有大量明星团队的职业粉丝,专门编造爆料、挑起争端。然后通过营销号,联动豆瓣,联动微博,将匿名区见不得光的谣言与纷争搬运到实名区,引发关注,例如“求证,八组说XX”“鹅组说XX,怎么看”。
——看似散落无序,背后却串珠成“链”。
看似各自为战的代拍、职黑、营销号、黄牛背后,其实也存在一张大网。例如,天眼数据显示,在微博上大部分搬运匿名留言区谣言的微博账号均来自同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本身也涉及艺人公关业务。交保护费的“呵护有加”,不听话的黑料不断。有媒体爆料,代拍江湖中最好卖的不是美图,而是黑图和可以各种内涵联想的“同框图”。
业内人士分析,职黑产业链的崛起与流量经济不断做大有关。近年来,伴随着文化产业的深度重构,粉丝群体购买力与明星商业价值直接挂钩,网络追星行为产生的流量便有了变现通道和商业价值。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流量经济价值超过155亿美元,而职黑产业牟利的方式,就是试图通过各种阴招影响流量经济,从中渔利。
——名为“引战”实为“引流”,“泼粪”生意越做越火。
营销号为了流量和点击率,会故意造谣、挑事,粉丝对此会进行澄清和控评。如此一来一回之间,为营销号带来数百万的点赞,获得了极高的热度。这样的营销号,聚集起黑粉群体,转发明码标价,少则几万多则六七十万,还可以发起集资筹款,接广告赚钱,甚至在被法院判罚后还能通过集资的方式来凑罚款。
在职黑重重套路与收割之下,在不少网络社区,青少年言论失范问题日益突出。2019年前11个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明星起诉网友侵害名誉权的案件中,70%的被告为30岁以下青少年,最小仅为1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