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九:無錫35名幼兒成涉黑涉惡摸排對象
5月28日,一張《無錫市新光幼兒園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摸排表》的圖片在網絡熱傳,圖中表格匯報欄寫道:“通過對本班35名幼兒進行排查,未發現幼兒有涉黑涉惡情況。”表格抬頭,還附有兩名班主任老師的簽名。該圖片被網友紛紛轉發,引起廣泛質疑。
當天下午,當地向媒體回應:此事屬實,屬於校方在信息傳遞中出現錯誤。按照教育部門要求,轄區學校進行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線索摸排,旨在排查各學校是否有校園欺凌現象,並及時消除。該幼兒園忙中出錯,在向教師傳遞信息時出現偏差,導致此事件的發生,區教育局已要求校方整改並吸取教訓。
輿情點評:
前有將醫生列入黑心企業的打黑宣傳冊,后有幼兒納入掃黑除惡排查對象的摸排表。看似荒謬,卻暴露了個別基層敷衍了事、形式主義的作風。前不久全國掃黑辦舉行專題調研座談會,結合當下的掃黑除惡工作,提出了要預防“6個苗頭”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隨意定性、亂貼標簽的問題,而將校園欺凌跟掃黑除惡等同,也有隨意定性之嫌。
基層把有限的精力耗費到了無意義的工作中,普遍撒網敷衍任務的同時,也就意味著放棄對重點對象的關注。連幼兒園都去摸排的工作人員,相關部門顯然對“涉黑涉惡”沒有給予嚴肅的理解和基本的重視,當然也就無法指望他們去認真鎖定對象。此次發生在幼兒園的這場烏龍,與其說是在“掃黑”,不如說是添亂的自黑,只是切莫讓這樣的荒誕使得造福人民的掃黑除惡工作無辜被黑。
(責編:黃竹岩、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