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则到黑龙江雪乡“坑人”的自媒体文章爆红网络,随之引发了很多有类似经历人员的吐槽。针对此舆情,雪乡管理部门反应迅速,很快调查并公布了处理结果。到今天,媒体又公布了雪乡管理部门的经验总结。
雪乡管理部门提出,要将舆情防控摆在第一位的工作来对待。这样的教训总结也罢,或者是经验体会也罢,总给人以怪怪的感觉。
一般来说,网络舆论恰是反应问题的重要方式,对舆情应该是高度重视。就如雪乡景区吧,肯定也有旅游管理部门,也有各种行政管理监督部门,可是在很多时候,对游客来说,如今方便快捷的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才是投诉的重要途径。
在网络上,对黑龙江雪乡的种种吐槽一直就有,但是并没有引起重视。如果雪乡管理部门能够认真对待这些网络言论的话,能够积极整改,也不至于由一个自媒体的文章而引爆。所谓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是各类“坑”人的事情不断累积,才最终引发了曾经有过“闹心”遭遇游客的共鸣。
退一步说,如果雪乡管理部门要对舆情防控的话,那么对每一个游客网络上的投诉,或者吐槽,或者负面的遭遇,就应该认真对待。从舆情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出发,从服务和价格着手,从营造雪乡良好的旅游环境与秩序为目标,处理好每一个投诉,处理好每一个问题,这样的对待舆情才是治本的防与控。
不解决根本问题,而是仅仅担忧引起了社会影响的负面事件,谓之曰舆情,想要去防止,想要去控制,这完全就是舍本就末的治标不治本。
本来在网络上,有关雪乡旅游环境与秩序的吐槽少,都只是小问题,只要雪乡管理部门及时处置,就会避免事件的重复发生。这样的及时处置,一方面保护了游客,另外一方面也“教育”的雪乡的各种商户,不至于造成更多的游客有“被坑”的感受。
显然,这就是真正的防。否则的话,负面事件一旦爆发,引发了舆论关注,其后果与影响,根本就不是雪乡管理部门“控”所能做得到的。此次赵家大院的问题引发舆情来说,就连很多权威媒体都说,不要当做个例对待,而要认真反思。可实际上,从事件的处理结果通报来看,雪乡管理部门不幸让媒体说中了。
说实话,要是雪乡景区的问题,只是某一个游客投诉,也许真的是个案,但是网络上有相当数量“被坑”的游客都在吐槽时,就不能不引起雪乡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了。防控舆情摆在第一位对待,很显然,雪乡管理部门只是想纸包住火,只是想着如何防控网络舆情,却忘了云南旅游市场,尤其是丽江的遭遇。
防控舆情,要说做得好的不能不提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当地的亚布力管委会很有魄力,非法占用民营企业的雪场,强制性的联营等等,尤其是这是代表黑龙江省政府来推进改革发展的。尽管黑龙江省有发展环境整顿办,有省企业投诉中心,估计也有很多所谓的“正常途径”,然而,企业家毛振华依然只能通过雪地陈青,或者说是雪地举报来反映问题。换句话说,如果所谓的正常方式有效的话,所谓的能够重视网络舆情的话,咋会让事态发展到如此严重的程度。
尽管黑龙江省政府处理及时,也赢得了毛振华的认可,但是明眼人都清楚事态的问题所在。
所有的舆情在网络上都有个发酵的过程。亚布力的问题,就连我国企业家教父级人物柳传志在2000年都曾遭遇到,借助公权力扰民的事情。可见当地对公权力的制约与限制几乎就没有。当一个地方公权力借助发展名义肆无忌禅时,这样的地方何来好的营商环境。于是,到2017年12月30日,毛振华雪地陈青也就顺理成章了。
回到雪乡景区来说,正是当地商户的不守诚信没有契约的些微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处理,正是游客的些微负面体验没有得到合理对待,量变最终导致了一篇自媒体文章的爆红。估计,此舆情事件对雪乡的影响将无法衡量,也许短时间体现不出来,但是假以时日,绝对会抵消雪乡的宣传广告效果的。
在我看来,防控舆情,没有多少必要。毕竟如今是信息时代,妄想控制舆论,妄想操纵舆论,很显然,早已经不可能了。雪乡景区也许想指望中国有14亿人,会都被蒙蔽,只要去一半当地就赚翻了,问题是这种掩耳盗铃式的做法,其最终伤害的也将是当地的旅游市场。而亚布力也是如此。
重视舆情,不是要去“搞定”提出问题的人,也不是将新闻事件从网络上抹去,而是要真的认真对待,从舆情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举一反三,找出问题症结,有效的解决问题产生的“土壤”,此才是王道。将舆情防控摆在第一位,只能是掩耳盗铃,这只能会陷入救火队长的角色。
首页 > 今日头条> 防控舆情,莫若解决问题
201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