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之声:为什么这些年电话诈骗始终是高居榜首,老年群体到底应该如何来防范?
胡钢:“这些年,经过公检法等政法机关的强力整治,电信诈骗案取得了很大成果,但在某些区域、某些时段中,相关的电信诈骗,特别针对老年人的电信诈骗情况依然存在。我个人认为,这与老年人的一些特征有关系。首先,老年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但对某类特定的产品或服务的了解可能非常有限,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了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开展了相关的违法甚至犯罪活动。
第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信息泄露的问题愈发突出。我们每个人的信息会被非法泄露、流转、使用。有些犯罪分子,甚至专门针对某个特定的消费群体,比如老年人目标人群进行定制化的诈骗。
第三,相对而言,老年人对外界的接触比较少,而且在城市化的进程,有些老年人可能没有跟子女居住在一起,这就使得老年人处于信息的贫乏状态。所以我希望,作为子女,尽可能的去陪伴老年人,如果不能直接面对面陪伴,那么以电话、信息的方式多一些沟通、多一些提示。
经济之声:高收益骗局的舆情热度排名第二。今年以来,“民生银行30亿假理财”、“以房养老”、“民族资产解冻”、“五行币传销”等影响恶劣的老年诈骗事件屡屡被媒体报道,引起舆论广泛关注。为什么今年这类骗局呈上升的态势?大家要注意些什么?
陈音江:“主要是一些不法商家抓住了老年人急于投资而且投资经验又不足的特点。其实不仅仅是老年人,大家都应该明白,投资是高风险的活动,一般而言,比如投资会获10%以上,甚至20%、30%回报的,这里面基本都会藏有猫腻,甚至可能最后连本都回不来。所以建议消费者,一定要事先多防范,事中要留好证据,事后遇到问题要随时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