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头条> 江苏龙卷风过后,舆论焦点何在?
2016
07-12

江苏龙卷风过后,舆论焦点何在?

  原标题:江苏龙卷风过后,舆论焦点何在?

  

  6月24日,江苏省阜宁县新沟镇大楼村,抢险队员正在清理废墟。(中国青年报记者 陈剑 摄)

  6月23日14时许,江苏盐城市阜宁县、射阳县部分地区突发龙卷风冰雹严重灾害,多个乡镇受灾,造成大量民房、厂房、学校教室倒塌,部分道路交通受阻。目前已造成98人遇难,846人受伤。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国务院派工作组前往指导抢险救灾,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慰问受灾群众。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要求全力做好人员搜寻和伤员救治,抓紧核实受灾情况,尽快帮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根据习近平指示和李克强要求,民政部等部门已组织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救灾。江苏省委省政府迅速启动应急救援,全力抢救伤员,妥善处理死亡人员善后工作。盐城市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Ⅱ级响应机制和抢险救灾预案。

  在党和政府紧锣密鼓地救援受灾群众的时候,网络舆论也迅速形成。截至2016年6月24日14:00时,中青舆情监测室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26523条,其中论坛2282条,博客460条,新闻10440条,微博原文量9031条(转发量68297条),纸媒329条,微信1283条,APP新闻2652条等。

  通过梳理后发现,相关报道多集中在“龙卷风现场情况”、“灾情最新通报”、“现场救援情况”、“龙卷风形成、防御、避险等相关知识普及”等方面,其中“幼儿园6名老师用身体拼死堵门护住120名儿童”的新闻传播量广泛,其传递社会正能量,感动千万网民,获得了舆论高度赞扬。如网友“达人的小屋”称:真的是为人师表!灾难面前依旧冲在最前面!是最美丽的人!网友“珂珂特小姐找寻”称:灾害肆虐无情,人间有爱有情,愿老师和孩子们早日好起来!

  中青舆情分析师抽样分析1000条网友观点后发现,近五成网友通过新闻跟帖、微博和微信评论等,表达了对受灾同胞的同情和哀悼,“祈福”、“加油”、“逝者安息”等用词出现频率最高。

  

  此外,还有不少网友对一线救援官兵表达了敬意,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为他们加油,叮嘱他们注意安全,平安归来。

  

  同时,中青舆情分析师还注意到,在本次事故报道中,不少媒体都对龙卷风的相关知识、江苏频发龙卷风的原因等做了详细科普,如中国气象网的《专家解读:预警“跑得过”龙卷风吗?》一文写道,中国天气网首席专家李小泉表示:“龙卷风是一种非常小的涡旋系统,发生时间短、空间尺度小、移动速度快,生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定时、定点的龙卷风预报是世界性的难题。美国是世界上气象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对龙卷风也只能做到密切监测而不是生成之前就做出预报。……由于龙卷风生成数量少,我国气象部门没有单独针对龙卷风的预警,而是将其归至强对流天气预警之中。近年来我国多地部署了先进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大大提升了我国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强对流天气的提前预警时间能够在30分钟到1小时之间,但仍然不能把龙卷风与雷雨大风、冰雹等区别开来预警。”很多媒体在报道的背景知识中都援引李小泉专家的话,向公众解释龙卷风无法提前预测这一情况。

  但是,仍有近两成网友们似乎并不买账,仍认为龙卷风此类气象灾害应该被预测到并向民众发出预警,气象局和相关专家应对此次盐城灾难承担责任。如网友“白龙”表示:像这种气象灾害当地政府要重视,得到预报之后,要第一时间评估是否应该撤离群众避灾,让相关部门能够随时动起来和公安消防配合该撤离的撤离该避灾的避灾。不要说龙卷风难预测,暴雨预警、雷暴预警、大风预警都有了,就算没有龙卷风也够了。网友“采采倚玉”也表示:年少时经历过5.12的痛,天灾面前的人命都显得多么渺小,所谓的专家呢,这么大龙卷风观测不到吗?

  中青舆情分析师通过数据得出结论,本次江苏盐城龙卷风灾害报道,网络舆情总体来说正面声音居多。网民积极肯定和赞赏党和政府救灾抢险的决策、行动和态度,对灾难时能传递正能量的事迹表示了极大的赞誉,对一线抢险官兵表示了敬意和支持。这也揭示了网民群体,在面对天灾时,下意识忽略了与官方的各种刻板印象,如果相关部门处置得当,舆论场便会不吝赞赏之词。

  但舆论场上的悲伤情绪,却无法发泄。有部分网友忽视客观现实,苛求相关部门,就凸显了网络舆情非理性的一面。所以悲、愤之间只隔了一层“纸”,烧掉这层“纸”的导火索,往往是事件各方不经意的“小失误”。“小失误”有可能造成致命的后果,在灾难事件中,有关各方的信息都会被无限放大。

  中青舆情分析师梳理了近年来的灾难舆情发现,可能出现的舆情隐患方向有如下几点:事前建筑质量,事中的官方言行,事后救灾款去向,事件外的舆论报道等。这一情况,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策划:王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