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头条> 从“狗咬人”舆情危机说起
2016
07-07

从“狗咬人”舆情危机说起

新时期各类媒体交织融合的形势之下,如何尊重媒体传播规律,如何应对舆情危机,的确要真正摆上基层党政干部的重要议事日程。

2015年10月中旬,某一地方媒体刊发“一女子因救小女孩被狗咬伤”的失实报道。引起省内各媒体关注,并跟进报道,20日新闻出现“逆转”,舆情关注度连续三天呈直线上升,23日当天各类媒体报道达2750余条,把一个欠发达地区——刚刚以其独有的特色模式展示其无穷的发展活力的人口大县推到了舆情的风口浪尖。面对复杂而变化莫测的舆情形势,当地党委、政府及宣传部门对众多媒体及社会的关注,予以积极而诚心的包容和接纳,并冷静处置,及时沟通回应。第一时间同人民网安徽频道、新华社安徽分社沟通,先后于21日、23日通过人民网安徽频道向社会通报事实和处置情况,至10月25日,该舆情媒体关注已不足百条,舆情危机得以有效化解。

新时期各类媒体交织融合的形势之下,如何尊重媒体传播规律,如何应对舆情危机,的确要真正摆上基层党政干部的重要议事日程。今天旧话重提,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笔者作如下思考:

1.诚心沟通,取信于媒体。当得知央视《面对面》栏目需赴实地采访时,当地宣传部门第一时间和央视采访组联系,主动提供相关资料,协调采访工作。在央视记者实地采访的一天多时间里,当地党委、政府用“真诚、高效、公正、及时解决问题”的态度,与央视密切配合,有效有序有为对接,取得央视的信任。并通过央视这个“大窗口”,把“狗咬人”事件真相客观公正向社会传播出去。

2.主动协调,求援于媒体。“狗咬人”舆情危机发生后,该地党委准确把握处置舆情危机的重要节点,在主动协调媒体进行正常报道的同时,及时求援求助人民网安徽频道,积极提供舆情危机涉及的各方面信息,共同商讨如何正确引导社会舆情。在人民网安徽频道的具体指导下,做到了“权威媒体发声、准确正确发声、纸媒网媒联动发声”,及时把“政策主张”向社会宣传出去。

3.有效拓宽舆论传播途径,学会遵重媒体传播规律。新形势下的舆论传播途径已经发生了很大“质”的变化。在舆情关注度的高峰期,就要采取“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办法,有效组织网上网下研讨引导活动,做到既能平息社会情绪,又能“网上网下”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学会把握“传播主体如何通过传播新闻满足受众新闻需求”这一规律,运用已经建立的新闻发布制度,采取“定时、定内容、定发布渠道”的方式,有效运用媒体传播规律,及时发布“规律性、需求性、共享性”新闻。

4.运用媒体传播功能,宣传正确正当主张。新形势下媒体传播功能具有十分鲜明的“高速度、高强度”特点,且又同时具备“被动式+不可控性”的特征,对此,当地党委及宣传部门要善于担当勇于担当,有礼有节有为有序,适时发声善于发声敢于发声,有根有据有适有度,发挥新媒体强大传播功能,利用本地新闻发布平台和权威媒体,最大限度把正确正当的主张,传导出去,“动员”出去,使广大新闻受众及时了解事实真相并形成“第一意识”,为平息舆情危机创造最佳舆论及社会环境。

5.运用舆论工具主阵地优势,筑牢意识形态基础。舆论工具主阵地优势必须通过“运用”才能体现出来,没有“运用”或者不学会运用,就会出现被别人运用并且形成“反利用”效应。日积月累,最终便形成意识形态的大问题。“狗咬人”舆情处置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及时介入、信息公开、保障各方权益、突出舆论场功能”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较好地发挥了舆论工具主阵地优势,筑牢了意识形态基础,达到了“了解社情民意、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的“地方领导、媒体、社会舆论”都满意的最佳效果。(作者为利辛县委宣传部部长马瑛)


分享到朋友圈

从“狗咬人”舆情危机说起

打开微信,使用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把网页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