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头条> ImageQ舆情—校园暴力欺凌舆论分析
2016
05-20

ImageQ舆情—校园暴力欺凌舆论分析

  

  类似事件的不断发生,再次敲响了校园暴力犯罪的警钟,引起了广泛的舆论讨论。早在今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就呼吁完善制定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制教育,遏制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话题舆论关注度

(3月1日-5月17日)

(数据来源:ImageQ舆情监测系统)

  从上图可以看出,自3月以来,校园暴力的话题热度具有反复性、热门性的特点,每日舆论关注度均在500条至2500条,结合热门事件,5月9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发出引起舆论广泛的讨论,在5月9日至13日达到近两个月的热议峰值。

  从上述近三月发生的一系列的暴力事件,可以看到这些欺凌事件发生越来越频繁、年龄和地域范围越来越宽广、欺凌和传播方式越来越张扬。

  校园欺凌已经不再是校内小事,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结合“校园暴力”话题舆论关注度曲线图可以看到,每次暴力事件发生时,总会伴随大量的舆论讨论。

  针对5月16日山东日照五莲某中学校园欺凌事件,警方已于5月16日当天发表声明称双方当事人已和解,对于警方声明从ImageQ舆情系统可以看到网友态度图:

5月17日舆论态度占比图

  搜集网友热门评论如下:

  热门点评(来自于澎湃新闻官博)

  对比热门评论和态度占比图可以看到,接近88%的网友舆论呈现负面,热门评论中对于警方公布的处理结果不满占多数,绝大部分网友认为对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和解宽容就是对恶的纵容,只有依照法律,加大惩处力度,才有可能从源头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澎湃新闻点评:

  杜绝校园暴力,从制度上说,教育领域的专项治理,的确是短时间系统性重视校园欺凌事件的开始。但责任人绝对不仅只是在学校。家庭更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在此前十余年的严重校园暴力案件中,不难看到施暴者大多数的家庭教育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比如父母在教育中频繁使用打骂方式,或者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甚至是单亲家庭等,使得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出现问题。校园欺凌就成为了不少青少年解决问题拉帮结派的一种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