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个值得写入中国互联网发展史册的年份。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明确指出,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
2015年11月3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称,“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
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美互联网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会议和国事访问中,就“网络强国”、“网络安全”、“网络治理”等议题密集发声、指明方向。国家对网域、网权、网防的高度重视,标志着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中国崛起的国家资源、国家战略、国家力量。互联网就是第五疆域,保卫互联网就是保卫国家发展战略。
一、总体情况
较之2014年中国互联网舆论场(参考:《2014年中国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互联网舆情研究报告》),网络大V“群雄割据”、营销党“肆虐”、政务媒体次生舆情频发等乱象,2015年的中国互联网整体状况已经有所好转。这一年,互联网舆论场“相对”更为沉寂,网络大V或被平台“封杀”、或转战微信、或趋势“低调”;另一边,政务帐号逐渐成熟、羽翼渐丰,有望成为清朗舆论场新格局的新力量;最令人担忧的,是资本、平台和营销群体合流加速,对舆论场造成潜在的、隐形的破坏,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重点防范的舆论动向。
梳理2015年中国互联网舆情整体走向,明显呈现出以下几点特征:
2、历史虚无主义妄图利用新兴舆论场反扑。以“梁柱教授事件”为代表的涉“历史虚无主义”网络舆情在近些年的中国互联网上层出不穷,事件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但本质都是污蔑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文化历史观、革命实践观。2015年,中国互联网发生的多起重大舆情事件(负面)都和“历史虚无主义”有关,其中“纳吧事件”更是标志着“历史虚无主义”正在利用新媒体加速渗透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残害青少年思想三观。“历史虚无主义”利用互联网逆袭,正在成为一种隐形的文化侵略产品。
6、官方处置重大舆情危机能力再度提升。与“甬温线7·23动车事故”相比,中国舆论场在“6·1东方之星旅游客船倾覆事件”事件上表现的出奇“平静”。总理的亲自坐镇、媒体的密集发布、外媒的妥善处置、正义网民的准确发力,使得该事故成为经典的舆情保卫战。以“6·1东方之星旅游客船倾覆事件”舆情事件为代表,2015年中国官方对重大舆情危机的处置能力明显有所提升。
二、2015年中国十大互联网舆情
从数量上来说,2015年是中国的舆情小年;但从危机程度上来说,2015年却是中国的舆情大年。受时间、地域、人口机构、覆盖面和层次等众多因素影响,许多看上去似乎“重大”的网络舆情,影响力度、影响深度、影响广度,并没有表面上显现的那么强烈。笔者以舆情观察者的角度,根据事件重要性、影响力、长远意义等3个方面,列选出2015年中国十大互联网舆情。
1、“穹顶之下”,人为操控舆情的经典案例。2015年全国两会前夕,《穹顶之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强势占领各大商业网站、新媒体头版头条,甚至吸引众多官方媒体、主流媒体跟风转载,成为上至最高领导、环保部长,下至平民百姓共同关注、讨论的话题,“全民刷屏”、“全民热议”、“全民转载”,各大媒体、平台在24小时之内几无招架还手之力。“雾霾”团队以“一己之力”调用了近半数网络媒体、平台、大V等资源,成功实现“全民走心”,让环境问题再度成为中国老百姓抹不去的伤痛,柴静本人也因本片成功获得入选美国《外交政策》全球百大思想者。《穹顶之下》的议题策划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一般省市级媒体的舆论掌控能力。
5、“肃宁枪击”,舆情转弯的经典案例。2015年6月,中国网络情绪呈现高位运转之势,“肃宁枪击”舆情紧跟着“长江沉船”事件而来,著名媒体人白岩松的新闻评论“是什么让一个50多岁的老汉端起了他的猎枪”,成为了微博舆论场发酵的笑柄,究其缘由,该言论与网络舆论场的公知言论如出一辙。舆论假象在白岩松的口中成为了现实,虚假民意的再次投射在了权威媒体,白岩松不幸成为了"舆情中枪"的对象。
上述十大舆情事件,是贯穿2015一整年具有特别意义的经典舆情事件。除此之外,任志强炮轰团中央、锋锐“死磕律师”被捕、公知浦志强案、梁柱教授被网络围攻等年度舆情也对中国舆论场的未来变革,形成深远的影响。
三、中国互联网发展变向
3、资本挑战网管平台,清朗舆论空间受到全新挑战。在很长一段时间,垄断性智库、舆论平台、公知大V是掌握中国互联网舆论场核心话语权稳定的三角关系,但随着民间智库的兴起,公知大V的陆续覆灭,这种三角关系正在被打破。以《穹顶之下》舆论雾霾为标志,资本力量、舆论平台、营销群体,有望成长为互联网舆论场的重要极点。资本力量继续把控互联网传播权,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对中国舆论场稳定构成安全隐患的不确定因素。
4、民间力量跨网先行,海外舆论场首现纯正中国声音。从2015年中国官方的一系列动作来看,中国互联网与国际互联网的全面融合正在加速,海外互联网的诱惑和中国互联网巨大市场使得内外两个舆论场的磁场效应加剧。此外,中国在欧美主流互联网舆论场的长期失声,官方权威声音在海外频处弱势地位,影响中国强国形象的树立。提前嗅到这一动向的民间正义网友,尤其是欧美留学生已经率先发力,自发地在海外发出纯正的中国声音,表达中国态度。
四、中国互联网未来趋向
2015年,中国互联网舆论场暗流涌动,资本、媒体、智库、平台、大V,以及舆论江湖中的各个利益群体都发生了重大变化。2016年及未来,互联网各方力量的博弈,将继续考验中国网管部门的耐心和智慧,更将深刻影响中国全面开放互联网的国家战略。
二是媒体荣光将不在。以前,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中,新华社、人民网往往扮演着舆情“一锤定音”的角色,是各级党政部门处置舆情“必请”的媒体资源。随着互联网新兴媒体的强势崛起,传统媒体市场份额正在被快速蚕食,网民、企业和部分基层政府甚至更愿意相信大型商业新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如今日头条、腾讯弹窗等。这些民间舆论场资本的组合形式,以及和政府的合作态度,将成为中国舆论场未来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变量。
互联网之重,堪比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