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寻求经济再平衡的关键时刻全力拓展服务业发展,此举除了能够持续创造就业和消减贫困外,更能提升传统制造业优势,从而助力中国经济成功换挡。
眼下中国正在寻求经济再平衡,服务业无疑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服务业是令经济可持续增长、创造就业和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
在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服务业极强的就业黏性显然对决策者具有很大吸引力。基图伊援引数据告诉记者,从全球范围看,服务业已成为不同经济体就业的主要渠道,在一些经济体中,服务业甚至贡献了近7成的新增就业岗位。
在现代社会中,服务业劳动力成本并不会比制造业高,尤其是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获取必要的技能,进而投入到服务业,例如电子科技的外包服务业、物流和咨询业,知识年代赋予了年轻人这种技能,他们参与服务业的意愿很高。
服务业是唯一一个能够做到在零碳排放的同时还能增加国民收入的行业。因此,对于中国等想要谋求绿色发展的国家来说,服务业能够不以环境污染为代价持续释放社会红利,显然是中国等着眼绿色发展国家的上上之选。
决策层大力布局服务业是否意味着弱化制造业的地位?服务业和制造业存在紧密关系,忽视服务业对提升制造业的价值是不恰当的。比如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国,通过加大研发和设计,以及改善物流和金融等服务,都能够持续提升制造业的价值链。可以预计,服务业能够成为继制造业之后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最终助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中国的确遭到很多知识产权方面的指责,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正积极寻求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今后中国则会输出属于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的产品。
(责任编辑: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