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头条> 从投资视角新解中国经济“三期叠加”
2016
05-18

从投资视角新解中国经济“三期叠加”

  市场存在分歧,往往并不是因为知识体系有区别、专业能力有高低或主观偏好有差异,而仅仅因为讨论的不是同一个话题。现在,对于中国经济,市场最关心的问题是,是否存在“周期回归”?目前,关于周期证真,还是周期证伪,分歧很大。在谈论周期回归之前,首先要确认谈论的是什么。理论和现实均表明,周期是分类的,短周期、长周期和超长周期不仅在期限长度上有区别,在驱动要素上也存在巨大差异。中国经济现状的微妙之处恰在于,它正处于一个“短周期反弹+长周期下行+超长周期崛起”相叠加的阶段,这恰是我们对中国经济“三期叠加”的新解释,也是理解风险偏好未来变化的宏观基调。

  虽然市场喜欢谈论经济周期,但经济周期并不是一个寓意集中的概念。很多时候,市场没有区分周期类型,就已经陷入了无谓的争论之中。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收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根据决定要素的不同,传统理论将经济周期分为短周期、长周期、超长周期三种:短周期主要是指基钦周期,长度约为10-15个季度左右,基钦周期是心理原因所引起的有节奏的市场变化的结果;长周期主要是指朱格拉周期,长度约为6-10年,与居民行为、储蓄习惯以及资本与信用的运用方式相关;超长周期主要包括库兹涅茨周期和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前者长度约为20年,其决定要素是房屋建筑市场的兴衰,后者长度约为50~60年,与长期中的资本积累相关。

  值得强调的是,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两卷本《经济周期》(1939年版)中认为,尽管不同长短的周期的决定要素不同,但彼此之间并不矛盾。每个超长周期中套有长周期,每个长周期中套有短周期。周期嵌套是一个矛盾相容的状态,同一时刻,一个经济体很可能处于三类周期的不同阶段,这种时候,周期信号就格外复杂,需要科学甄别。而中国经济的现在,就处于这样一种复杂状态。

  说中国经济复杂,是因为它正处于一个三期叠加的微妙时期。三期叠加,从动力分解角度给出的官方释义是“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我们试图从周期并存角度,给出一个符合现状的新释义,即“短周期反弹+长周期下行+超长周期崛起”三期叠加。

  我们对周期定义和周期驱动力的理解结合了理论和现实:首先,中国经济短周期处于反弹阶段。以季度为参照,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一系列企稳信号,季度经济增速触底回升指日可待。短周期反弹的驱动因素是需求侧刺激性政策,2015年第四季度三松政策加力,在经过一段政策时滞后,正通过基建投资给中国经济提供刺激性助力。

  其次,中国经济长周期处于下行阶段。以年度为参照,2016年中国经济依旧处于增长率下滑的通道之中,即便IMF调升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测,但2016和2017年经济增速预期也仅为6.5%和6.3%,2018-2020年则为6%。长周期下行的根本原因是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给全要素生产率长期提升形成了桎梏。长周期回升则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过从顶层设计到细化落实再到显现成效的一段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