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足球话题
近日看到网媒摘发外媒报道,指出仅仅靠金钱改变不中国足球的落后现状,德国《每日镜报》以犀利的言辞质疑恒大的“金元策略”,美国之音电台网站,认为“烧钱”式的发展模式会“加剧中国足球土壤贫瘠的现状”,韩国媒体认为,大量资金注入中国球市之后其整体实力没有发生变化。另见报道说到由于过于偏向足球,已经对排球、篮球有所疏忽而产生负面不利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原副局长段世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足球是人,人有精神和文化。足球又是一个团队,有人与人互相之间的作用。这样的一种项目,简单的靠市场驱动,只靠金钱是不行的。他还认为,过去20多年中,我国的足球没有把市场化与举国体制结合起来,错失了举国体制的优势。
然而,国内一些人士却对有关足球烧钱的做法给予肯定,更有一些人被一些外媒的不敬言辞所刺激而誓师,也有不同层级的决策者把足球崛起上升到相当高的政治高度。有南方地方媒体报道,马云说“中国足球要起来不能靠钱 但没钱是肯定起不来”,报道还以下结论的口吻说,无论马云未来将在中国足球进行怎样的“折腾”,“这位中国首富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将对中国足球的发展带来巨变,的确值得期待。”马云的话还不无道理,记者的话太不靠谱!
笔者要说的是,应该正视足球落后的现实,而且必须承认这种落后不是三五年或砸上多少银元就能改变的,更应该改变一下思维方式甚或思维结构:应该说这些年中国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多项竞技项目已取得巨大成绩,“东亚病夫”的帽子早已扔进了太平洋。但是,不一定谋求每一个项目都要第一,都要夺冠,都要扬眉吐气,也给人家留一点儿“民族自豪感”,我们的乒乓球、羽毛球,还有体操等,已经给了我们许多荣耀,但如果把荣耀都收入自家囊中,那别的民族也是有荣誉感也是有自尊心的,尽管足球魅力无限,影响力巨大,但现阶段那是人家巴西的荣耀,我们可以羡慕,也应该分享,不一定所有的都要独占。
经济发展也是一样。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举世瞩目,多年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让世人惊讶,也让我们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好像就应该长此以往,实际上这是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事实上近年的所谓经济下行已经很说明问题,GDP增速的6%-7%不应该成为问题,即便再低一点儿也应该视为很正常。要知道,资源是有限的,市场也是有限的,竞争无可厚非,但也要给别的国家留一点儿发展空间,WTO是什么?就是求得世界经济发展的平衡。发展经济不能像足球那样,靠砸钱来求“崛起”,也不要时时处处去争世界第一。近日,欧洲议会投票不予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非常不公平,后果很严重,但也需要有一点儿内省和反思。和平共处,就应该平等相处,利益分享。
二、从传媒说起
在美国中文媒体打工时,在一家承接有台湾《自由时报》美西版即《美洲自由时报》的报馆做记者和编辑,每天早上到报馆,桌面上都会看到当天的自家报纸和《美洲自由时报》,后者就是台湾《自由时报》的翻版。作为一个出国前在一家官方大报工作过的媒体人,每当看到《美洲自由时报》几乎每天的头版头条都是国内所说的负面报道时很不习惯,就问同事,你们台湾报纸何以每天都连篇累牍报道杀人放火?同事很诧异也很不以为然:这不是很正常吗?这里边有一个媒介受众心理问题,说通俗点儿就是心理承受能力问题,不仅仅是习惯问题。还有一种说法是,如果媒体上天天莺歌燕舞,而受众者自身却在水深火热之中,或会有心理不平衡。如果看到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不幸在发生却没有降到自己头上,那还应该自我庆幸和知足!
笔者想说的是,媒体报道应该做到客观,客观就是公正,而受众即读者也要有相应的承受和分辨能力。如当前的经济形势处在下行状态,媒体应该客观如实报道,不遮遮掩掩也不故弄玄虚,更不可添油加醋胡言乱语,而其受众即读者不可听风就是雨,心理过于脆弱,如同那些踩踏挤压事件,受伤害的最终是自己。看看现在的股市就是当前经济新常态下许多人心理的写照和缩影,没有一点儿定力,媒体尤其是无良媒体一些捕风捉影,股评网红几句胡言乱语,就一下乱了方寸,无所适从,甚至丢盔卸甲,哀鸿遍地。
再往大里说,在一些西方媒体恶意唱衰中国经济的小合唱背景下,有的人被左右,有的人将信将疑,也有随声附和者。窃以为,既当回事儿又不要太当回事儿,既然知道有人是恶意为之,何必信他!再说,没有看见有的媒体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自打嘴巴!还有,有晴天就会有下雨,经济有发展就会有调整,有前进也会有停滞,主动去迎接挑战,主动遵从经济发展规律才是正理和正道,不可以杯弓蛇影自己吓自己。
三、再回到正题
连日来,《人民日报》头版重要位置发表专访“权威人士谈经济走势”引发的热议还在升温,社会各界见仁见智,境内外媒广泛关注,市场也有多种反应,一石激起千层浪,网上和坊间不乏多种解读,选读几篇确有教益,而笔者关注的是这篇专访带来的另类启示。
一是在一种不多见或从未见诸媒介的思维方式引领下的表达方式,对当前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进行阐释,也就是坦诚直率地表述目前经济的实际现状,对未来走势不妄加推断,而是客观朴实,特别是未来L走势的判断,一反许多专家和网红的不尽准确的推论,直截了当地对经济下行的状态做了令人信服的客观表述,有官媒总结出“八大关键词”和“三十四要点”,值得一读并深刻领会。
二是这篇专访给媒体从业者也上了一课,什么叫做“客观报道”,这就是一篇课堂范文。笔者早年当记者时,讲求“多摘花少挑刺”,亦即多表扬少批评,其实这是一种形而上,应该是该“摘花”就“摘花”,该“挑刺”就“挑刺”,只要出发点正确,就无可厚非。“权威人士”对中国经济现状和走势的精到分析判断令人感佩,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表述方式,不夸张渲染,不刻意掩饰,平白直叙,坦率质朴,不期然给媒体人做了一回表率。
三是对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走势的判断符合实际。笔者一直认为,改革固然重要但巩固改革成果更重要,不妨也不怕慢一点儿,吴敬琏先生就说过,现在还有30年前欠下的改革账没有还,就是说30年前的一些改革领域的配套措施至今没有落到实处。任谁也不能否认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和潜力,但也不能否认存在的很多问题,现在是需要深化改革,但也需要务实改革,需要各种政策及配套措施跟进到位的改革。依赖资源消耗乃至浪费的经济快速发展方式必须丢弃,而以全球市场一体化、企业生存数字化、商业竞争国际化为特点,以知识经济、互联网、高新技术为代表,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新经济才是经济发展的基点和方向。应该看重GDP的增速,更要讲求经济质量,讲求科学的发展速度,还要给具有知情权的民众提供客观真实的经济现状和走势的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