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的好坏,不是靠嘴“说”出来地,更不是“权威人士”喊出来的,不同市场环境下、不同经济制度背景下,经济运行自有其内在规律。中国的市场环境及经济制度,的确有些特别,但也不至于特别到十几亿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别与其他地球人。
大道至简。任何形态的经济制度及市场环境下,经济运行规律的本质特征都一样:若有形的政府之手服从并服务于市场无形之手时,经济就会处于良性循环、自然的“好与坏”交替运行、波浪前行;若政府有形的手强于并驱使市场无形的手,经济就会陷于不良经济循化,就会产生结构性失衡,宏观经济运行不断积累的毒素就会越来越多;坏的毒素不释放掉,政府越是加力,副作用就越大。当下不正是这样吗?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运行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非国有企业为运行主体的好的经济循环,因为能量不足,企业大都处于挣扎状态;而以国有企业为运行主体的坏的经济循环,仍在不断浪费资源和能量,加大运行成本,且越来越演变为政府的负担、市场的毒瘤。层层把持着权力资源,任性地配置着资本资源和自然资源,是造成宏观经济病体运行的核心原因。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态势,能好的哪里去呢?
面对日趋复杂、脆弱、迷茫的经济局势,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人心惶惶、不知所措,于是,“权威人士”又出来喊话了,用以安抚人心、淡定神态:当前经济处于L型增长。什么是L型增长---这样的措辞,本身就是小儿科、就是半斤八两。
这两天大家都在热议5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的文章,可能是颇有来头者特别授意“权威人士”,以专访形式回应了关于中国经济的12个“焦点问题”。其实,在2015年5月发表的《五问中国经济》、2016年1月发布的《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文章,也是“权威人士”之作,可是经济运行依然如故,并没有担心的那么坏,也不像期望的那么好。因此,总体判定:在当前国际国内大局势、大环境下,中国经济好也好不到哪里、坏也坏不到更坏的程度,只需要政府渐渐放手,让市场的内在动能发挥作用就行了,没有必要心神不定、大惊小怪。
总之,无论是产经界精英,还是政府的“权威人士”,都应当把握好经济运行的一个最最基本的规律特征是:不同阶层的消费者衣食住行乐之需求,与基于市场化的竞争性(企业)及非市场化的公共服务性(政府)的供给,达到基本均衡就行了。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顺之者道、逆之者愚。不要人为将经济运行规律复杂化,不要玩弄那些哗众取宠的概念名词,不要长篇大论地喊话、不要指手画脚地瞎指挥---,只需要淡定务实地顺应历史自然规律,做好分内的事情就可以了。
大道至简,求真务实,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