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头条> 基于中职学校3158德育教育工作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6
05-18

基于中职学校3158德育教育工作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大纲》)的颁布,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本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这是新时期大国“工匠精神”——专注严谨、坚持敬业、精益求精的具体化。

调研发现,中职学校德育管理与教育工作模式,无论师资、场地、活动开展,还是德育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等,已经跟不上《大纲》和“工匠精神”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了。学校德育工作成效成了制约学校高位发展的一个瓶颈。

根据《大纲》的相关规定,我们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积极探索实践了“3158”德育教育工作模式,提升了德育工作成效,打造了特色德育品牌,助推了区域德育管理与教育工作的发展。主要创新点在于初步构建了基于中职学校“3158”德育教育的工作模式,即“三横一纵五节八德”:以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校外德育基地建设为依托,以星级评比为导向,坚持把德育教育贯穿于中职学生入学教育、养成教育、自我教育、职业教育、跟踪教育的全过程,结合春节、清明、端午、重阳、中秋“五节”,培育学生“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传统美德。

一、三横之一“以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

实践中,我们把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和《大纲》要求的德育目标融入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如:在“文明寝室”主题教育月中,引入企业管理中的6S理念,要求学生做到“六条线、六保持”,从而在寝室规范与严谨的管理中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更加整洁、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为今后更好地融入企业,融入社会生活奠基。

我们坚持“德育为先、技能为魂”的育人理念,把学校德育处、体艺处、总务处、安保处、团委、培训中心等部门纳入大德育管理与教育工作的范畴,让学生既要立业,更要修身。我们把每学期开学的第1个月确定为“学生常规”主题教育月,从一日常规做起,从进出校门的秩序做起……校园内逐渐形成了自由与文明、平等与友善、公正与诚信的氛围。

我们每学期都结合学校专业建设以及专业学习的实际,组织开展技能竞技比赛主题教育活动,培育学生热爱专业、大胆实践、勇于创造、民主参与、自由竞争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竞技的过程中更注重细节,做到精益求精,同时信守公平公正的承诺,客观公正地面对竞技成绩,友善他人。

二、三横之二“以校外德育基地建设为依托”

我们依托校外德育基地建设,有针对性地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爱国守法的教育。我们把校外德育基地建设与学校开展的技能培训、智育美育和体育健康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实践证明,这种渗透与融合是学生健康成长、走进企业、走进生活、走向成功和学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实践中,我们先后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现西部战区)驻泸某部53分队、泸县加明金华玻璃模具厂、泸县加明镇罗桥村友好结对,共建共创了三个校外德育基地,授牌并启动了基地建设工作。我们把每一届新生和新教师带进军营,让他们在感受军营生活的同时,能够由衷地敬佩军人忠于人民,报效国家的崇高精神;我们把专业学生带进企业,让他们感受企业文化,充分认识在企业敬业奉献的重要性,从而鼓励他们带着责任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培育专业技能;我们分梯队分阶段把学生带进新农村,让他们走进生活接地气,在敬老助残、关爱留守等活动中,形成感恩奉献的意识。

三、三横之三“以星级评比为导向”

实践中,我们结合《大纲》要求,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德育教育,把德育工作成效与星级评比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结合班级常规工作考核细则、值周考评细则等,每周、每月、每学期都进行量化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按比例确定星级德育师资队伍名单,对不同星级的教师试行梯度管理并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从而提升管理效率;我们采取自荐与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对正式加入学生会、团委会的干部进行量化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按比例确定星级学生管理干部予以表彰奖励,在推荐就业时予以优先考虑。

我们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从学业考核、实训实习、德育考评等三方面,形成中职学生星级评比方案,并把星级评比与毕业证的发放结合起来,从而确保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在规范的同时做出特色。

四、一纵即“坚持把‘落实《大纲》目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时代英才’的德育教育融入中职学生德育管理与教育工作的全过程”

我们把德育管理与教育工作贯穿于中职学生入学前的启始教育、学习中的养成教育、实习期的自我教育、毕业前的职业教育、就业后的跟踪教育全过程。在启始教育中培育文明、诚信、友善,把这三种意识作为一种习惯,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养成教育中培育民主、自由、法治,把这三种观念作为一种规矩,教育学生有了规矩才能方圆;在实习期自我教育中培育诚信、敬业、奉献,把这三种精神作为一种信念,在践行中走进生活;在毕业前职业教育中培育平等与公正、诚信与友善,把他们作为一种态度,指导学生学会客观务实的看问题,分析问题,并能迅速地走出学校,走进企业,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就业后跟踪教育中培育富强、和谐、爱国,把富强作为事业奋斗的目标,把和谐作为生命的协奏曲,把爱国作为人生崇高的追求。

五、五节八德即“结合中华民族传统的春节、清明、端午、重阳、中秋,培育学生‘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传统美德”

实践中,我们精心策划每一个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方案,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传统美德融入到每一个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中,使工匠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在教育活动中得以体现、提高和升华,并落到实处,逐见成效。我们把道德实践、志愿服务、文明创建、传统文化等方面在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中充分融入,把爱国、守法、感恩、奉献融入其中。通过传统美德教育,更多的学生懂得了诚信、友善,知道了民主、公正,立志平等、自由、和谐地为建设一个富强、文明、幸福的时代而“修身立业”。

在积极探索实践3158德育教育工作模式的过程中,我们还成立了德育管理与教育工作领导组,校长担任组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具体抓,党总支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督促抓,德育处、体艺处、总务处、安保处、团委、培训中心等部门干部担任成员抓落实。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德育处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开展日常工作。领导组建立健全了学校德育管理与教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在硬件设备设施和软件投入方面给足了时间,给足了资金,并按计划和目标要求开展了各项工作,确保了德育工作成效:

1.初步构建了基于中职学校“3158”德育教育的工作模式,并提炼工作成果,先后在区域内10余所中职学校交流发言;先后有省内外24所学校来校交流。

2.建立健全了德育教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改善了硬件设备设施,提升了软实力。完善了学生干部会议中心、学生会议中心,建成了班级主题活动中心并投入使用,建成了三个优质校外德育基地,实现了数字化平台管理;近两年先后有51名德育师资外出培训,参与国家级教材编写10人,自编德育系列校本教材13本,德育科研课题荣获泸县人民政府一等奖,班主任游振芬老师全国交流德育管理经验,德育主题活动参与率100%,受益学生5000余人。

3.获奖有增量。近两年,学生获县级以上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表彰奖励135人次,泸州市“感恩﹒奋进”新时代雷锋1人、“感恩﹒奉献”美德少年1人、“最美学生”1人;班主任、德育管理干部获县级以上表彰奖励84人次,四川省对口援藏工作“先进个人”1人、泸州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1人;县级以上班集体获奖17个、市级先进班集体8个、特色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泸州市一等奖第一名、泸州市文明风采大赛“文明礼仪”最佳展示奖、四川省文明单位、“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优秀组织奖等。

4.社会评价高。校外德育基地示范新农村、驻军部队先后送来锦旗,家长满意度、企业满意度高,中国教育报、四川新闻网、川南在线、省住建专刊、泸州日报、泸州晚报、泸州电视台、泸县电视台等媒体先后专题报道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当然,我们在实践中也深深地体会到,打造特色德育品牌,助推学校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区域内乃至全国中职学校发展的需求。近两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地区还存在质和量的较大差距,与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还存在较大的距离。在“互联网+”的时代,如何形成更符合中职学生实际、更具有操作性的德育教育工作模式,以适应新时期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让每一位中职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将是我们职教人永远要思考的话题。

洪  林  罗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