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职业教育助推脱贫攻坚 培养职业化脱贫带头人
2016年05月12日 18:44:38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陈连波 何靖蓉 编辑:王晓勇
技术专家指导养殖户。
订单定向培训的医学生。
四川新闻网巴中5月12日讯(记者 陈连波 实习记者 何靖蓉)“咯咯咯......咯咯咯......”初夏时节,南江县关坝镇小田村贫困户彭高远看着山间林里一天天长大的土鸡,喜不自禁。今年春节刚过,彭高远参加了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组织的扶贫职业技能培训,回到家就开始养起了600多只土鸡,预计今年年底就可实现脱贫。
这是四川省职业教育助推脱贫攻坚进程中,梦想照进现实的一个生动场景。近年来,巴中市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抓手,建成巴中第一所高校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所,构建“四级职教体系”,坚持服务社会导向,围绕产业办专业,围绕扶贫搞培训,采用对口、订单、定向等培养模式,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巴中市职业教育累计完成各类培训56万人次,培养了一大批“带头人”、“土专家”、“田秀才”,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力军。
围绕产业办专业,为脱贫攻坚提供技能支撑
5月10日一大早,巴中市南江县远霖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蒋超群的手机就响了起来,合作社的成员大河镇土鸡养殖户岳浩发来了今天鸡场的现场照片,寻求技术支持。蒋超群和丈夫李远霖都是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2005届的学生,2009年夫妻俩在东榆镇土寨村办起了养鸡场,2012年注册成立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已有超过200户成员,覆盖了周边5个乡镇近50各村,其中还有10多户贫困户。
谈起养殖场的发展,蒋超群最感谢的还是小河职业中学。2009年,养殖场刚刚起步时,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在孵化鸡苗时用药不当,原计划出10000只最后只剩下5000只,“上学时的班主任老师联系了广元的专家,上门现场指导了2次,送来的药也只是按成本价。”2013年,蒋超群的养殖场扩大规模搬迁新址,却遭遇禽流感,1万多只健康的鸡苗严重滞销,随着鸡苗一天天长大,养殖场的饲养规模已经不能容纳,每天被拥挤踩死、闷死的鸡苗上百只,夫妻俩心急如焚,“小河职中土鸡研究院的贾正贵院长主动联系我们,帮助解决了1万多只鸡苗的销售问题。”
如今,蒋超群的养殖场主要鸡苗的育雏、选种,而孵化环节则由小河职业中学完成,“我们再给合作社的农户提供鸡苗,并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回购。目前,合作社每户每年的纯利润达到近万元,我们自己的分红大约3到5万元。”今年,蒋超群打算继续扩大合作社的覆盖范围,让更多的贫困户加入进来。“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免费或者分期付款等方式,为他们提供种苗。”
蒋超群夫妇只是小河职业中学培养的农村致富代表之一。小河职业中学校长李勇介绍到,该校结合南江县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优势,以“立足农村、服务三农、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为办学目标,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光雾山风景区的解说员全部来自该校,南江县畜牧局机关及基层畜牧工作人员、养殖大户90%是小河职中或其培训中心的毕业生。“培养一个学生,致富一个家庭,办好一个职校,致富一方百姓。”
巴中市教育局职成科科长陈英雄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近年来,巴中市职业教育坚持服务社会导向,主动适应全市经济调整、产业变化等大势和脱贫奔康大局,优化专业设置和开展专业清理,以旅游、商贸、农业技术、医护、学前教育等专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建筑、机械等劳动力密集专业,淘汰了一批落后专业。2015年,新开设中职专业6个,其中大力争取省教育厅、省卫计委支持,在巴中市职业技术学院新开设了农村医学、助产、护理专业,实行定向定岗培养,着力解决农村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紧缺问题。
[1] [2] [3] 下一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