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信、联通为何今天又被全国用户骂了?
来源:和讯网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导读:一句话,有感觉吗? 去年的今天(5月15日),对广大网民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那一天,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600050,股吧)三大运营商都公布了提速降费方案。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提速降费”进行得如何了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日,三大运营商均表示: 我们超额完成了降费目标! 然而,部分用户对此的反应是…… 三大运营商:超额完成降费目标 让我们仔细看看三大运营商交出的答卷吧。据中新网报道: 中国移动称,其2015年公布的八项降费举措已经全部上线并进行推广,覆盖客户群达1.23亿户,2015年全年手机上网资费较2014年下降43%,超额完成工信部要求的全年资费下降30%的目标。 中国电信表示,2015年,其流量平均资费较上年下降31%,降至0.082元/MB,提前完成年度下降30%的目标;有线宽带的单位带宽价格下降58.8%,由4.9元/Mbps下降至2.02元/Mbps,超额完成年度下降35%的目标。 中国联通方面,今年3月份,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公开表示,其固网宽带平均单价下降了50.6%,移动数据流量综合单价下降了27%,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4月28日,在一季度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发布会上,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今年3月份的用户使用量和去年相比大概增长了46%,而整个通信业的收入增长4.2%。5月6日,闻库还公开表示,去年"提速降费"惠及用户超过400亿元。 电信分析师付亮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如果从工信部逐月公布的《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看,通信业务总量和带来收入之间的剪刀差不断加大,这是‘降费’的表现。” 用户:咦,为啥没感觉? 为什么主要提“降费”目标,而不是“提速”目标呢?记者的理解是这样的: 同等费用享受的带宽更高,网速自然更快,可谓“提速”。同等带宽承担的费用更低,每Mbps带宽的价格下降,可谓“降费”。所以“提速”和“降费”带来的是同一结果――上网体验更好。 从数据上看,三大运营商确实做了很多工作。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多位用户,得到的反馈多是“没什么感觉”。 图片截自@人民日报 官方微博评论 “我用的是中国联通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一款套餐,我每月话费50左右,没感觉有什么变化。晚上多了闲时流量,我也没怎么用。如果不外出,我都很少用流量,现在校园里都有wifi。” ――大学生小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是说。 而在北京工作的赵伟(化名),用的是中国移动动感地带一款18元的套餐,其中包括30分钟本地主叫市话,50MB国内数据流量和100条短信。 赵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供的他最近11个月的电话账单显示,他平均每月话费为112.29元,与去年6、7月份相比,去年末到今年前4个月的话费支出差别不大。赵伟说: “降费以来,套餐费和原来一样,感受比较明显的就是剩余流量不清零。但是剩余流量转到下月仍然用不完。我18元里的50MB流量不够用,额外买了30元500MB的又用不完,没有其它合适的选择。还有短信套餐,现在也不怎么用短信,都发微信了,但套餐费也没少交。” 赵伟2016年1月通信量使用明细截图 对于用户的感受,去年底人民网(603000,股吧)发起"提速降费你感受到了吗"的调研,96%网友选择了“无”。 平均每月省了2.6元 “提速降费”一年了,三大运营商让利400多亿,为何用户依然表示没感觉?5月6日,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对参与2016“宽带中国”调研采访的媒体表示,我国移动通信用户规模庞大,平均下来,每个用户每月节省2.6元,所以感知不明显。 另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5年,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389.3M,同比增长89.9%。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表示,虽然流量单价下降了,但是因为用户流量使用量上涨了,所以总体消费没有下来,这也是用户感觉降费不明显的原因。 付亮也向记者分析,三大运营商的降费方案主要在降低流量费或者赠送流量,推出不含漫游费的全国统一套餐这些方面,但是对于流量使用少,不经常去外地的用户来说,降费的效果确实不明显。 记者对三大运营商推出的4G无漫游费套餐进行了大致测算。这类套餐市话、长话、漫游实行统一价格,但这一统一价格比原来分开定价时的市话和长话费要高,因此,对于打长途加漫游时间少的用户来说,可能还不及原来漫游分开定价划算。 据中新网报道,相比去年5月15日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提速降费措施,今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公布的方案数字指标描述较少,尤其在流量资费下降方面。 去年中国移动称,预计年底流量综合资费下降35%;中国电信称,流量资费降30%;中国联通称,流量单价降20%以上。 今年中国移动对流量资费下降的描述为“降低4G套餐门槛”;中国电信称,“降低移动网络流量平均单价”;中国联通尚无公开表态。 每日经济新闻提到: 任何打圆场都不能回避一个真问题:用户“基本没有感知”的降价,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提速降费”。 眼下而言,要做的无非两件事:一是审计一下去年提速降费方案的落实情况,包括这“400亿元”的胡椒面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二是厘清概念,告诉公众,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提速降费”。 你同意该文的观点吗?不妨来做个小调查吧。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李振梁 HN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