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头条> 广东首个家庭发展报告发布 家庭平均规模低于全国水平
2016
05-13

广东首个家庭发展报告发布 家庭平均规模低于全国水平

  人民网广州5月12日电 (林龙勇 粤卫信) 本网12日从广东省卫生计生委获悉,5月12日,广东省首个与家庭发展相关的报告——《广东家庭发展报告(2016)》(下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广东省家庭户总量增加,家庭平均规模锐减,三人及以下户占了广东家庭总体的超六成。

  家庭平均规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报告》显示,在社会变迁的时代背景下,广东家庭呈现出家庭户总量增加,家庭平均规模锐减,代际关系扁平化,家庭生产功能下降等多样化和逆核心化新的特点。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约有3222万个家庭,占全国家庭数的8%;家庭平均规模为2.93人,低于全国3.35人的平均水平,三人及以下户占了广东家庭总体的超六成。

  目前,广东空巢家庭、隔代家庭、丁克家庭、独居家庭数量上升;核心家庭占比下降,单人家庭占比增加。全省不同规模的家庭户类别中,一代户占到41.04%,二代户占到42.67%,一代户和二代户合计占比超过80%,这表明传统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由一代人和两代人组成的同期群家庭。

  计划生育家庭占比超过六成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完善,计划生育家庭的数量不断增长。《报告》指出,广东省内流动家庭占比超过三成,其中一半家庭为跨省流动家庭;计划生育家庭成为家庭主要类型,占比61.4%,占到所有家庭类型数量的六成,其中城镇中独生子女家庭占三成。

  广东省家庭婚姻关系较为稳定,离婚率有所增加,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家庭就业的主要形式都是从务农逐渐转向非农就业。广东家庭年均收入和人均年收入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传统家庭功能弱化、分化、外化明显

  现阶段广东家庭的功能已经体现出传统家庭功能弱化、分化、外化,家庭功能重心位移的特点。家庭经济功能弱化主要体现在生产功能的下降,家庭生理功能逐渐从生育功能转向性功能,经济功能逐渐从生产功能转向消费功能。

  老年人生活照料需求增加也是现阶段的一个主要特点。随着老龄化逐渐成为社会问题,许多家庭都面临养老问题,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料和医疗服务等需求不断上升。

  《报告》指出,40.4%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其中占比最多的为高血压,其次为关节炎。34.1%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而38.4%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无人照料。

  积极构建“8+3+N”家庭发展支持体系

  《报告》指出,广东自“十二五”以来,一直围绕“做好人口工作,建设幸福家庭”这一核心任务,关注家庭能力建设,积极构建以家庭的准备期、婴幼期、学前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空巢期、老年期八个发展阶段为重点,以政策、服务和扶助保障三大体系为核心,以多个家庭发展项目为载体的“8+3+N”的覆盖生命全程的家庭发展支持体系。

  当前,广东的家庭发展政策体系主要包括生育政策、儿童医疗和教育政策、女性就业支持政策、健康促进政策和家庭福利支持政策等;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围绕“创建幸福家庭”这一主题,以“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为抓手,全面开展家庭保健、科学育儿、养老照护、家庭文化四项工作,以达成促进家庭文明、守护家庭健康、帮扶家庭发展、引领家庭奉献的目标;扶助体系包括多类型的计划生育奖励制度、多形式的计划生育帮扶和救助制度等。

  《报告》指出了广东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缺少前瞻性的制度设计、公共财政投入滞后于家庭发展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城乡和区域差异、家庭发展政策的指向性、特惠性亟待加强、多元治理体系尚未构建、缺少专业化人才的支撑、缺少科学的监督评估机制等。

  最后,《报告》提出完善广东省家庭发展政策体系的框架和路径,建议以规划先行、普特兼顾、多元参与、加强评估、打造品牌为原则,结合家庭生命周期,从社会照顾、家庭经济、住宅体系和妇女权益的保护等方面发展家庭政策体系,同时积极构建对家庭发展能力进行支撑的公共财政体系,完善监督评估机制和评估体系,树立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