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
在互联网带动经济全球化热度逐渐升温的背景下,创新传播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是增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了解和认同、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需求。“中国梦”作为中国价值观的核心,在向国际传播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是说清楚,其次是可共享。如果不突出“中国梦”与世界的相关性,即使说得再清楚,国际社会也未必会对仅仅属于中国人的“他者之梦”感兴趣。因此,说清楚世界可共享的“中国梦”,是中华价值观国际传播的重点。
隐性表达是传播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念的有效手段。我国的核心价值观传播也有必要充分运用艺术的、技术的手段,将意识形态价值理念巧妙地包裹起来进行传播,或者将其附着在物质产品上,让受众在消费物质产品时接受影响和感染。让外国受众在欣赏中华民族的艺术作品等文化产品的同时,在享用我们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不知不觉地了解并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借助中国功夫传递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金融危机对世界产生的直接影响是失业率增高,生活成本增加,焦躁、恐慌心理加剧。这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是一个呼唤温情的时代。中国功夫在国际上的传播已经颇有积累和人气,具有较高的国际文化认同,适合塑造为可以接受的中国式英雄的载体。(2) 借助中国杂技进行价值观的国际传播。中国杂技融合美、技巧、力量、音乐、奇幻等元素,不但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同时因为对语言依赖小,具有极高的可观赏性。在策划和包装之后,结合了实景演出、魔术、中国功夫的中国杂技,可以成为国际瞩目的新传播形式。杂技作为来源于“江湖”的草根艺术形式,本身就是勤劳、信义、坚强等中华价值观的体现,同时也利于搭载其他中华价值观。(3) 通过优质电视剧讲述普通人的“中国故事”、体现价值观被证明是很有效的路径。从他国的案例研究和对世界观众的阅听习惯分析不难发现,电视剧在价值观国际传播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优势。(4) 创新中国商品、传递中国价值将是亟待研究的新路径。中国商品具有物美价廉的优势,这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无疑具有竞争力。然而在国际汇率、政策、法规等影响下,廉价难以成为中国商品的优势,同时廉价商品也无法通过给予消费者美好体验而使其产生对生产者、生产国的尊重与喜爱,也就丧失了传递中国价值的作用。信息时代,商品本身就可以成为信息传递者和数据采集器。创新中国商品,不但体现在科技含量上,也体现在使用者方便、艺术性、耐用性、节能环保等方面。
文章摘自:《中州学刊》,2018年第1期。
摘编:高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