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北京国际青年营首块营地落户密云,成为北京青少年的重要活动阵地,伴随着时代发展的潮流应运而生。国际青年营率先尝试社会企业模式运营,探索出了“让百姓自己造血”、为当地人民带来可持续收益的帮扶新模式。现如今,密云营地已成为营地所在地——阁老峪村的五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为周边村民带来五个方面的收益。
与此同时,北京国际青年营的规模在逐渐发展壮大,现已建成十块营地。与去年相比,今年国际青年营的培训人次、收入实现了双翻倍。计划到2020年,将建成约16块营地,实现全市中小学生100%在营地接受一次户外营地教育,大学生及其他各类青年群体能够以多种方式在营地开展活动的目标。
缘起:为首都青少年打造活动阵地
北京国际青年营是北京共青团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创建,致力于青少年价值观塑造、综合素质提升目标,依托自然空间或公共空间建设、聘任专业管理人员和师资团队、采用社会企业模式运营、面向青少年开展体验式营地教育的品牌项目。
2013年,占地面积达到263亩的密云营地率先建设起来,为北京市又增添了一个专业的青少年户外营地。同时,北京国际青年营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作为主要目的,探索出了“让百姓自己造血”、为当地人民带来可持续收益的帮扶新模式,这也成为“社会企业模式运营”的一次有益尝试。
影响:营地为当地百姓带来五方面收益
首先,北京国际青年营在用工方面,解决了当地村民就业。2013年密云营地建设初期,大量当地村民参与到建设当中,数量达到上千人次。现如今,遵循属地用工的原则,密云营地的后勤保障人员也全部是阁老峪村及附近村落的村民,包括保安、保洁、园林绿化、设备维修维护等人员。粗略估计,每年用工人数可达700人次左右。
大兴营地自开营以来,也带动了大量当地村民就业。据营地负责人介绍,大兴营地的最大特色是农事体验活动。占地200亩的营区里,有数个温室大棚,种植着花生、白薯、玉米、毛豆、西瓜等农作物,营员可以进行采摘体验。每年3月至10月,既是营地活动的高峰期,也是农作物生长旺盛的时节,需要借助大量临时工帮助打理,包括翻土施肥、日常保洁、制作营餐等。高峰期每天的用工量达到三四十人,都是周边的村民。
大兴营地里还有一个小动物园,饲养着鸡、鸭、鹅、羊、马、梅花鹿、孔雀、小山猪、黑天鹅、鸽子等动物,营员不仅可以零距离参观小动物,还可以领略营地主推的“马文化”体验活动。有了动物园,就要有人来喂养、照顾动物,这同样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
其次,北京国际青年营为当地民俗户在餐饮、住宿方面带来增收。距离密云营地不远,是阁老峪希望小镇。刚一进入小镇,一排排整齐的二层别墅格外引人注目。临近镇口就是赵瑞军的家。家里宽敞明亮,有8间卧室、2个客厅、3个卫生间,面积超过220平方米。除了2间卧室自住外,其余6间屋子都设成客房,电视、空调、热水壶等日常起居用品一应俱全。两年前,赵瑞军在阁老峪村的带动下,办起了农家院。“这下可好了,待在家里就能赚钱。”赵瑞军说,像他这样的农家院,小镇里一共有90多个民俗户。
第三,北京国际青年营有效整合地方资源,在发挥思想引领作用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比如密云营地所在地阁老峪村,村支部书记赵宗亮书记查阅资料后发现,2015年阁老峪村旅游收入为1500余万元,其中密云营地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收入加起来就有三分之一左右。在营地建设和服务当中,租用土地的租金收入,全部返还给当地村民,进一步提高了村民收入水平。这样一来,实现了青年营与县镇村、村民的三方共赢,符合北京市提出的“把土地流转起来,把资产经营起来,把农民组织起来”的“新三起来”农村政策。
此外,对于大兴营地来说,由于其主打的“农事体验”特色活动,也带动了周边村镇的经济增收。比如去年,大量学生参加营地体验活动,到大兴区礼贤镇周边的几个村子采摘花生、白薯、玉米等作物,当地农民非常高兴。大兴营地还与半壁店村的泰迪小镇合作,带领营员到那里参观体验,促进当地旅游业增收。
第四,北京国际青年营发挥传媒优势,开展文化帮扶活动。据阁老峪村支部书记赵宗亮回忆,在阁老峪村发展民俗旅游的起步阶段,为了让更多村民了解民俗旅游,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密云营地创办了《阁老峪信息报》。这份报纸每月出一期,免费发放给每一户村民。报纸详细宣传了阁老峪村及周边地区的旅游、文化资源,介绍民俗旅游的特点和前景,鼓励村民成为民俗户。《阁老峪信息报》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和认知水平。
第五,北京国际青年营在开展大批量活动的过程中,提升了营地所在地的知名度。以密云阁老峪村为例,赵宗亮书记认为,青年营的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活动,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人的需求。既可以是亲子游,也可以是同学游、同事游。“几年下来,我们明显感觉到,来到阁老峪村的游客,层次水平也跟着提高了。”
可以说,随着北京国际青年营的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北京青少年的重要活动阵地,同时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影响力,可谓一举多得。
展望:全市中小学生将100%参加营地体验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继密云营地之后,北京国际青年营又在昌平、顺义、大兴等区建立了营地。今年10月18日,北京国际青年营第10块营地——房山营地正式开营。未来,北京国际青年营还将建设冬奥营地,开展冰雪运动体验,让青少年有更多机会参与冰雪运动。
随着北京国际青年营各营地的陆续投入运营,生命教育、健康教育、自然教育和自护教育等各类培训实践活动得到了广泛开展,北京市体育、教育、文化阵地建设步伐也进一步加快。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京国际青年营2016年参与培训人数达到20万人次,是2015年两倍。
“提倡终身教育理念”“发挥社会教育的重要作用”已被写入《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未来五年,北京市将继续利用平台优势,挖掘包括北京国际青年营在内的青少年活动场所的潜力,开展特色社会教育。
北京国际青年营是典型的非贵族化、非娱乐化体验项目,面向全体青少年开展。按照《规划》,计划至2020年,在全市建成北京国际青年营营地16块左右,实现全市中小学生100%在营地接受一次户外营地教育,大学生及其他各类青年群体能够以多种方式在营地开展活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