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下午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5月29日央视网)
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这是民法典发挥作用的牛鼻子,笔者认为,要让让民法典近身入心需要宣传、教育和引领。
宣传,让群众明。现在,民法典诞生了,但是,很多群众还不知道。我们必须通过宣传工作让人民群众明白,明白有这部法典,明白这部法典是保护群众终身利益的法典。做好这个宣传工作,不但要在媒体上做民法典的宣传专栏,更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把民法典宣传到群众的心里去,宣传应该全程全员全面,不留死角,让所有的群众都明白。
教育,让群众懂。群众明白了这部法典的作用和意义,那么,自然就会产生学习这部法典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对群众的教育工作,这个教育可以分为三个系列,一是学校教育系列,要在学校开设民法典教育课程,作为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让孩子们从小就有法律素养,一直陪伴终生;二是社区教育,社区作为最后一公里基层单位,担负着做好民法典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社区教育,可以让居民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民法典的滋养;三是单位教育,不管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工厂公司商店,都要把民法典教育作为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工作,让民法典教育成为日常工作内容之一,司法部门应该督促落实,坚决防范形式主义。
引领,让群众行。民法典的效果要在群众的“行”中体现出来。在这里,关键是对群众进行引领,尤其是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做好这个示范引领工作。首先,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开展工作不得违反民法典规定,必须做好示范;其次,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必须遵守民法典,做出榜样。第三,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维护民法典权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示范好,党员干部是榜样,严格执法树权威,见贤思齐效益就能凸显。就能让民法典受到群众的敬畏,自觉践行民法典的具体内容。
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要求。民法典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是护航“人民至上”理念践行的一个重要工具;是依法治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必然内容。让民法典近身入心,做好宣传、教育和引领,就能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打造磅礴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