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法治16條”護航 宿遷精塑全省最優營商環境
營造和諧穩定的營商環境,離不開法治建設的保駕護航。打造規范優先的法治環境是宿遷建設全省營商環境最優城市的應有之義。
今年2月,市司法局充分整合重組后的司法行政功能,制定出台《關於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舉措》(以下簡稱《舉措》),調動全系統的一切資源,靈活運用各種服務手段,明確保障優化營商環境的16條舉措,全領域、全方位地開展營商環境服務工作,不遺余力地助推我市打造全省營商環境最優城市。
深化改革 筑造高效制度體系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場深刻的制度性變革。劍指企業在市場准入、產權保護、公平競爭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舉措》明確提出,推動相關規章與規范性文件的“立、改、廢、釋”工作,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逐步優化營商環境。
如何做好“立、改、廢、釋”?市司法局法規處負責人陸寶強介紹說,制定出台市政府年度立法及規范性文件計劃是重要一環,如優化我市快遞市場管理制度,確定《宿遷市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為市政府規章調研項目﹔完善我市“網約車”管理制度,確定《宿遷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為市政府規范性文件后評估項目。
同時,強化規章與規范性文件審查,堅決杜絕違法增設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以及違規增設市場主體義務或減損其權利等不利於企業發展的現象﹔全面開展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清理,重點清理與高質量發展、“放管服”改革決策、優化營商環境、生態環境保護不一致、不適應、不協調的文件,對不利於民營經濟發展、有悖於市場公平競爭要求的相關規定,進行集中修改或廢止。
就行政立法、行政執法工作及營商環境建設有關工作聽取基層意見和建議﹔收集涉及行政執法的社情民意,提供基層行政執法有關數據資料……為了讓法治建設更“接地氣”、更貼基層,我市還建立了市政府基層立法與行政執法監督聯系點制度,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嚴格執法,切實提高政府立法和執法監督水平。
“根據審查與實地考察情況,我們將至少確定3-5家民營企業作為市政府基層立法與行政執法監督聯系點,並向社會公布。”陸寶強補充說。
宿遷市司法局開展民情懇談活動
強化效率 提供優質法律服務
“太快了!真沒想到,當天就能拿到公証書。”4月23日上午,在市公証處辦事窗口,為企業辦理公証事項的楊明波,對高效的公証服務稱贊不已。
努力提升服務質效,拓展公証服務渠道,市公証處實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為了讓企業在辦理公証中體驗更優質的服務,按照《舉措》要求,我們專門設置了接待企業窗口,認真執行公証‘最多跑一次’、‘証明清單’隻減不增,推行線上咨詢、網上辦証模式,打造全方位服務企業‘綠色通道’。”市公証處副主任李楠說,市公証處還同步推出了降費的利好規定,對重點企業和小微企業予以重點照顧,經申報程序后可以相應減免公証費用。
據了解,自2月以來,市公証處共接待企業公証法律咨詢500多人次,辦理保全証據、委托、聲明、現場監督等公証300多件,涉及標的過億元。在回訪評價中,得到了企業一致的“五星”好評。
優質高效的公証服務,正是我市打造規范優先的法治環境的生動例証。我市認真貫徹省、市“証照分離”改革部署,深入開展“減証便民”行動,推行証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消除影響企業發展的“奇葩証明”“重復証明”“循環証明”,通過告知承諾、信息共享等方式取消不必要的証明事項,進一步方便群眾辦事、提高服務水平。
致力於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我市在市、縣(區)和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平台設立了司法鑒定服務咨詢窗口,及時為企業提供咨詢、指導和技術服務。同時,組建司法鑒定惠企便民服務團隊,向社會公布團隊名單,設立服務熱線,為企業維權、群眾解困提供有力支撐。
法治惠企 送去專項法律服務
既做為企業“雪中送炭”的實事,也做為企業“錦上添花”的好事。在宿遷,一場法治惠企的“暖風”吹進民營企業主的“心田”。
今年4月,市司法局、市工商聯聯合啟動“法治惠企·百千萬”工程,動員全市范圍內100家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組織1000名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為1萬家以上中小民營企業提供專項法律服務。
隻有摁准企業發展的“堵點”“痛點”“盲點”,法治服務才能精准、高效。基於此,活動中,全市各地充分整合法律資源,通過開設法治大講堂、舉辦專題講座等方式,引導企業進一步堅定發展信心﹔不斷拓展在線公証辦理、網上法律咨詢等服務,為企業提供便捷的線上服務﹔推行小微企業訴訟代理優惠政策,完善律師參與商事糾紛調解制度,助力企業更好發展。
“活動開展后,我們組織專業律師成立服務團,對中小民營企業開展一對一‘體檢’,出具‘體檢報告’,幫助企業完善治理結構、健全管理制度、防范法律風險、化解矛盾糾紛。”市律師協會會長張培農說,服務團已為近60家企業提供公益法律幫助,為企業免除近百萬元相關費用。
隨著“法治惠企·百千萬”工程的不斷推進,全市已開展送法進企業專項活動10余次,涉企專項矛盾排查兩次,調處糾紛50多件﹔千余名法律服務工作者參與其中,為萬余家企業提供了專項法律服務,獲得積極反響。
宿遷市公証處為企業廠房質量問題現狀保全
夯實基礎 構建服務“硬支撐”
打造規范優先的法治環境,離不開服務平台建設,更離不開高素質隊伍的鍛造。對此,《舉措》對司法行政系統履行服務職能提出剛性措施、作出硬性規范。
《舉措》明確,整合司法行政系統各項服務職能,實現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前台統一受理,后台分流轉辦”,降低企業尋求法律服務的成本。
目前,我市正進一步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建設,完善市、縣、鄉鎮(街道)、村居(社區)四級服務網絡,打通市、縣、鄉鎮(街道)三級信息通道,實現服務事項分別發起、協同辦理﹔進一步加快12348宿遷法網建設,為群眾提供網上調解、公証辦理、法律援助、律師聘請、司法鑒定等綜合性法律服務﹔優化12348熱線平台服務功能,完善“7天×24小時”全天候服務模式,推動12348熱線與“12345”“110”等對接聯動。
“我們成立了8支‘12348法律服務隊’,每支服務隊分別挂鉤聯系一個縣(區)、開發區或新區,挂鉤聯系時間為1年,每季度到聯系地區調研、服務不少於1次。”市司法局辦公室主任胡慕偉表示,今后,市司法局將常態化深入企業開展走訪調研,充分發揮“12348法律服務隊”作用,指導和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在採訪中,企業負責人普遍認為,法治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規范優先的法治環境建設,得益於嚴格依法行政。為確保各類企業享受公平公正待遇,《舉措》要求,建立完善行政執法內部制約監督機制,堅決制止和糾正各級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侵犯企業利益的行為,同時設置行政復議“快速通道”,堅持依法復議,有錯必糾,營造公平發展的法治環境。
“按照‘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的要求,我們定目標、定人員、定責任、定期限,全面推進落實16條舉措,全力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發展難題,增強企業的法治獲得感、體驗度和滿意率。”市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房慶忠說,下一步,將通過走訪調查,跟蹤了解落實情況以及落地成效,確保各項舉措落到實處。(武蕾 程遙)
(責編:張妍、張鑫)